科技創新“點亮”智慧農業
所謂智慧農業,就是農業中的智慧經濟,指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管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之下要用科技創新助力智慧農業的發展。
加速農業生產智能化。科技創新有利于讓農業生態環境健康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采用現代科技能夠改良傳統農業種植,智慧農業生產借助科技來進行生產,通過農業信息平臺,可以及時了解農業環境的動態信息,如空氣濕度、土壤溫度、細菌控制等,自動搜集信息并檢測,適時進行自動灌溉和播種。如出現異常情況,還會自動警示。現代科技也能促進水產養殖的智能化,及時檢測水溫、細菌,避免了手工檢測的繁瑣,讓水生物保持健康的生長態勢,順利通過檢疫,放心地進入市場。
促進農業管理專業化。農業管理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智慧農業管理是運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來實現現代農業的生產與經營。智慧農業管理主要涉及農業災害監測、農村電子商務等。天有不測風云,農業災害監測系統可以通過“互聯網+氣象”的精準服務讓農民及時獲取最近幾天的天氣情況,有必要地采取措施做好農業保護工作,防災減災,讓自然災害對農業的破壞減少到最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讓電商平臺不斷壯大,使農村電子商務逐漸成為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手段,涉及農產品信息、物流、交易完成全過程。
豐富農業信息服務內容。當前農村大部分地區通過接入網絡寬帶,開啟了農民的智慧生活。智慧農業信息服務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用手機和電腦就可以看到,考慮到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信息內容一般以直接、簡潔、明了的方式直觀呈現,內容主要涉及農業信息、便民信息、物流信息等。具體包括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專家講座、農產品交易信息等等。農民通過在信息平臺上發布農產品需求和價格等相關信息,有指向性地把握市場動態。
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數字農業是智慧農業的心臟,大數據是智慧農業的眼睛,不發展大數據,智慧農業就是盲人摸象。智慧農業需要以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畜牧養殖、農機作業、病蟲害檢測等為重點領域,分階段逐步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實現農業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實施“互聯網+”行動,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完善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農業產業體系,讓“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智慧農業發展現狀
基礎設施基本完善。近十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普及力度逐步加大,農村地區網絡也在不斷覆蓋,大部分農村地區已接入有線寬帶,帶寬速率達到50M—100M,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基礎設施的基本完善對于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平臺。農民對于網絡的認知程度日益提高,除了依靠原有的電視作為傳播新聞和技術的媒介,現在很多農民也會通過手機上網形式獲取最新的農業科技信息、學習現代農業科技,并付諸實踐,積極運用到農業生產活動之中。農民在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名詞和專業術語,例如精準播種、科技創新、職業農民、智慧農業等,這說明農業科技正在逐步被廣大的農民所認知、所熟悉,農民對農業科技敏感度明顯提高。
智慧農業發展已形成良好態勢。現代社會是一個網絡化、智能化的社會,科技不斷進步,科技對于農業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智慧農業的發展,全國各地積極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借助現代科技,建立互聯網農業大數據平臺、建立網絡便民服務平臺、成立農業電商服務點、打造電商平臺,通過互聯網等現代多媒體科技手段把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統計銷量,分析銷售情況,評估市場風險,不僅完善了農村的金融業務,也為農民開辟了一條致富之路。
智慧農業大發展的思路
我國智慧農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但整體上還屬于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業態,處于概念導入期和產業鏈逐步形成階段,在關鍵技術環節方面和制度機制建設層面面臨支撐不足問題,且缺乏統一、明確的頂層規劃,資源共享困難和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一定程度上滯后于信息化整體發展水平。因此,促進智慧農業大發展,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作為新理念,需要培育共識,搶抓機遇。社會各界,特別是各級政府、科研院所、農業從業人員要深刻認識到我國農業發展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拐點上,智慧農業將改變數千年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階段。因此,社會各界一定要達成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共識,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農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強勁驅動力和“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機遇期,加快農業技術創新和深入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融合。
作為新模式,需要政府支持,重點突破。智慧農業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廣和公益性強等特點,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實施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工程和建設一批國家級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智慧農業發展需要依托的關鍵技術(如智能傳感、作物生長模型、溯源標準體、云計算、大數據等)還存在可靠性差、成本居高不下、適應性不強等難題,需要加強研發,攻關克難。同時,智慧農業發展要求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必須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與傳統農業相比,智慧農業對人才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形成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另外,要重視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為農業資金投入和技術知識產權保駕護航,維護智慧農業參與主體的權益。
作為新業態,需要規劃引領,資源聚合。智慧農業發展必然經過一個培育、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因此,當前要科學謀劃,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農業發展規劃及地方配套推進辦法,為智慧農業發展描繪總體發展框架,制定目標和路線圖,從而打破智慧農業雖然發展多年但卻各自為政所形成的資源、信息孤島局面,將農業生產單位、物聯網和系統集成企業、運營商和科研院所相關人才、知識科技等優勢資源互通,形成高流動性的資源池,形成區域智慧農業乃至全國智慧農業發展一盤棋局面。
來源: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