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蔬菜供應總量充足、種類多樣、四季不缺,基本實現周年均衡供應。但蔬菜產業仍存在產業發展動能下降、基礎設施薄弱、流通體系不健全、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感到擔憂。
“盡管我國依據自然環境適應性已規劃6個蔬菜優勢產區,卻還難以很好地解決14億人口大國蔬菜供應問題。”李天來認為應當適當調整蔬菜生產布局,以增強大中城市全天候供應保障能力。應以大中城市為中心,建設4類蔬菜產區,即半徑為200公里的應急產區、500公里的核心產區、1000公里的輻射產區、2000公里以上的補充產區。
在基層調研時,李天來發現老菜區設施老化,新菜區設施建設滯后,田間排灌和道路設施較差。為此,他建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通過老菜田改造升級和新菜田標準化建設,建成1億畝高標準蔬菜優勢產區。
李天來說,目前“產地賣難、銷地買難”問題仍未徹底解決。“疫情防控期間表現尤為突出,據了解,疫情防控初期蔬菜流通不暢導致市場價格上漲20%-30%,而部分蔬菜卻因無法銷售爛在地里。”他建議,科學規劃建設全國三級(產地、地區、區域)青鮮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規劃建設一批蔬菜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培育菜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營銷與生產融為一體的經營主體;扶持蔬菜電子商務發展,規范疫情防控期間發展起來的直播帶貨、朋友圈訂貨、社區配送等新型流通模式,減少流通環節。
針對目前一些優質蔬菜品種仍依賴進口、設施生產技術水平仍較低的問題,李天來建議,規劃設立二三十種蔬菜專用品種選育的穩定支持項目,設立蔬菜綠色優質高效生產技術和設施蔬菜現代生產技術專項,實施蔬菜提質增效工程;完善蔬菜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強化科技推廣服務人員和農民技術員的培訓,提升蔬菜產業整體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