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 坊 市 人 民 政 府
關于支持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
建設發展的意見
(一)集中全市資源力量,研發、引進和孵化一批農業新技術、 新品種,提煉、打造和推廣一批農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創設、整合和實行農業開放發展新政策、新體制、新機制,全力培植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二)創造性落實國家和省關于農綜區建設的有關政策,敢想敢干、創新突破,打造制度創新、政策探索的“試驗田”。
(三)提升農業“引進來”“走出去”水平,全方位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全力打造農業開放發展新高地。
三、重點工作
(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依托市內農業領域優勢企業,在荷蘭、塞內加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俄羅斯布局建設境外農業產業園,帶動濰坊種子、農機、農資、技術等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推進與日本、韓國、以色列、荷蘭等先進農業國家合作,引進世界先進設施、種植管理技術,實現本土化轉化。探索進出口審批監管新模式,進一步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積極為企業對外投資、吸引外資提供服務。
(二)推進農業農村改革。聚焦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爭取在農綜區率先實施。聚焦農民職業化,推行集約化經營作業模式,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改變農民生活方式,加快推動農民變產業工人。聚焦農業提質增效,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緊盯農場化發展方向,加快農業變產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水平。
(三)集聚高端資源平臺。用好市場化手段,吸引國內外農業及食品行業領軍企業到農綜區投資創業,進一步強化農綜區“雙招雙引”主戰場、主陣地作用。做好科技創新文章,積極引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機構等到農綜區落戶,在生物育種、食品加工、智慧農業等方面加強攻關,打造國際農業與食品產業創新中心。提升東亞畜牧交易所、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平臺運營水平,筑牢發展基 礎支撐。
(四)集中突破核心區建設。把核心區作為農綜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按照產業布局,盡快編制完成核心區空間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村莊整合規劃,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積極有序推進遷村并點,按照能整合、多整合、早整合、整合好的要求,最大限度整合出可建設用地。充分發揮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作用,做好土地融資文章,為對外招商、產業發展、項目落戶創造良好條件。積極提供便利條件,吸引正大集團等國際領軍企業到核心區開展項目合作。
(五)提升國有平臺。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發展思路,優化整合濰坊農創集團和寒亭濱投、經濟開發區城投公司等市、區兩級國有資產資源,推動濰坊農創集團盡快獲評AA+評級。積極引進有資金實力的中央企業或省級企業參股農創集團, 擴大注冊資本規模,提高資本運作能力。
四、政策支持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自2020年起3年內,對農綜區核心區稅收增量部分市級不分享;核心區轄區內市級儲備土地出讓收入農綜區不分享;高鐵新片區土地出讓收入全部歸市級,彌補市級片區建設投資;農綜區其他土地出讓收入市級不分享;轄區內各項城市建設管理維護事權和支出責任由農綜區核心區自行承擔。省級1億元專項支持資金全部用于農綜區建設;市級涉農資金每年拿出6000萬元,集中用于農綜區建設。
(二)加大政府債券支持力度。將農綜區核心區有關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優先納入新增債券發行項目庫,并給予發行額度支持。
(三)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向農綜區核心區傾斜。按照“指標跟著項目走”的原則, 優先保障農綜區核心區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四)加快市級審批權限下放。按照《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生態實施方案》(魯辦發〔2020〕5號)有關精準定向賦權的要求,在農綜區核心區管委會具備承接能力后,將有關市級審批權力分批下放給農綜區核心區,做到應放盡放。對于無法剝離下放的事項,有關部門設計好程序和軟件,確保能在農綜區核心區審批。
(五)用足用好上級支持政策。積極推動國家賦予的11項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充分利用部、省、市“三橫一縱”工作推進機制, 全力爭取國家、省給予農綜區建設資金政策保障。推動在國家農展館設立農綜區“一帶一路”交流中心,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設立農綜區展示窗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定期召開農綜區建設工作調度會議,研究有關農綜區建設的重大事項。農綜區推進辦負責做好日常工作調度,加強督促指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立足實際,全力推動農綜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實。
(二)配強工作力量。相關職能部門要為農綜區推進辦選優配強工作力量。市直相關部門、單位和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明確專人分工負責,根據工作需要定期到農綜區現場辦公,高效解決工作推進中的突出問題。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科學發展研究院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班進駐農綜區開展工作。
(三)強化宣傳推介。積極爭取在農綜區舉辦以農業全方位開放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展會等活動,搭建農業國際合作交流和貿易往來平臺。積極參加進博會、農博會等國內外高端展會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提高農綜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件公開發布)
打印 | 糾錯 |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