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北莊村,曾是京北一座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可如今,來這里采摘休憩的市民和考察鄉村旅游的公司越來越多。吸引大家伙兒的,不僅僅是87畝百合文化園里恬靜安適的田園風光,還有“家庭菜園”里親近自然動手農耕獲得豐收的喜悅。
北莊村在北京市區的西北,距離城區60公里,約1小時車程,旁邊有京禮高速穿過,交通便捷。前些日子,記者驅車前去探訪,87畝開闊的百合文化園里花開正艷,漫步在其中的木質棧道上,兩側的鮮食玉米像是衛兵整齊列隊,波斯菊與柳樹高低錯落,四周是各種盛開的百合熱烈簇擁,遠眺還有五峰山逶迤巍峨,微風拂來、花草搖曳,草木清新、心曠神怡。
北莊村把百合種成致富花,并非一帆風順。2010年,北莊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開始種植鮮切百合。“可是鮮切百合不好種,管理水平要求很高,一棚300多平方米成本就要4萬多元,一個環節處理不當就可能前功盡棄。”張洪海介紹。2014年,根據市場以及種植實際情況,北莊村及時調整產業方向,將切花百合改為食用百合,種植面積從最初的不到10畝,逐漸增加到去年的210余畝,全村的人均收入去年達到了1.8萬元以上。
種植百合打造百合文化園,僅僅邁出了第一步,如何引導產業由單一向多元發展,北莊村作了進一步探索。剛來北莊村掛職的第一書記周清想,這個189人的小村莊資源不多,除了百合園,還有100多畝果園、20多個蔬菜大棚和部分民宅閑置,如果能把這些資源承包出去,村民就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
說做就做,家庭菜園從村民姚長喜的4個閑置大棚開始試驗。一個家庭認領一個棚面積太大,周清就把大棚里的土地分成6.6平方米(每年租金300元)、15平方米(每年租金600元)、19.8平方米(每年租金900元)等小菜地,姚長喜負責日常維護,承包人負責種植和收割。定位精準、價格優惠,周清把消息傳播出去,迅速就有了訂單,2個多月時間,姚長喜的4個大棚就已被全部認領。
日常管護中,村里還充分發揮中國農業大學派駐北莊科技小院的技術優勢,駐院碩士研究生宋濤、劉紅超經常來到蔬菜大棚查看長勢。黃瓜的病蟲經常出現在葉子背面不易發現,番茄秧苗可能存在大量蚜蟲,科技小院的師生們運用專業知識處理解決,在他們精準科技幫扶下,姚長喜的菜園和村里的百合園、果園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條。
記者前幾日經過家庭菜園時,滿棚的蔬菜琳瑯滿目、瓜果飄香,豆角、辣椒、黃瓜、茄子、西葫蘆等20多種蔬菜應有盡有。為了增加樂趣,姚長喜還主動在林下養起雞鴨鵝,添置了一把秋千椅,雖然還沒到周末,但是各戶人家來此采摘、孩子們嬉戲打鬧的場景已躍然眼前。
“我記得特別清楚,2號棚第一個租戶是來自北體大的孫老師,剛開始她們對這里沙壤地期待不高,可是后來結出的黃瓜又多又好,讓一家人贊不絕口。”姚長喜回憶,后來,孫老師一家人不僅僅滿足于種菜,干脆就在村里租下了一戶小院,如今村里的閑置院子也都已經租了出去。
“如今村里環境好了、產業旺了,無人問津的村子成香餑餑了。”這些天,還有不少開發鄉村旅游的企業主動來找周清洽談,“接下來,村里準備通過家庭菜園、百合園繼續積累人氣,進而發展休閑民宿和鄉村旅游,那時村里的方方面面還會再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