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價波動大,有大蒜價格指數保險來保障;酷暑來臨,蟹農可以為螃蟹上“溫度險”……截至目前,江蘇省省級財政補貼、獎勵的農險品種已達48個,基本實現對主要種植業、養殖業和高效設施農業的全覆蓋。2019年,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約為35.8億元,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風險保障840.16億元,共支付理賠資金30.42億元,367.10萬戶次農民從中受益。
“江蘇農業保險品種數量、金額位居全國前列,但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業保險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省財政廳金融處負責人介紹,根據《意見》,到2022年,全省率先建成功能完善、運行規范、基礎完備,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階段相適應、與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風險保障需求相契合的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超80%,收入保險成為農業保險的重要險種,農業保險深度(保費/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農業保險密度(保費/農業從業人口)達到550元/人以上。到2030年,農業保險持續提質增效,總體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覆蓋廣泛、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
《意見》直面當前江蘇省農業保險發展中的短板和矛盾,圍繞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能力和加強農業保險基礎設施建設,在優化存量、擴大增量、提升效益上下功夫。
《意見》明確,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深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著力增強農業保險產品內在吸引力,結合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穩定關系糧食安全和重要民生的大宗農產品保險覆蓋面。提高小農戶農業保險投保率,實現愿保盡保。進一步優化財政獎補保險品種范圍,著力提高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和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覆蓋面。
農業保險只有保完全成本、保收入,才能充分化解自然災害、市場價格波動等風險,農民的獲得感才能提高。根據《意見》,江蘇省將建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在覆蓋農業生產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推動農業保險“保價格、保收入”,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開展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對年產量10億斤以上產糧大縣全面試行水稻收入保險并推廣到全省;提高生豬保險保額、擴大保險規模,鼓勵開展并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
在補齊短板的過程中,農業保險的金融屬性將得到進一步發揮。《意見》提出,要推進開展“農業保險+”。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權)等金融工具聯動。近年來,省財政廳與金融、保險機構合作,充分運用財政補貼型農業保險數據資源,篩選出從事農業生產并持續經營的優質客戶,在農業保險保單質押的基礎上,由省財政廳牽頭設立的“農業保險貸風險補償資金池”提供增信措施,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易獲得、低成本的“農業保險貸”產品。截至目前,已累計向2320戶農戶投放貸款4.5億元。今年,江蘇省將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貸”試點,進一步緩解農戶“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當前農業保險費率多采取統一定價,但從實際看,自然條件等風險因素差異很大。繳同樣的保費,有的地方年年受災、年年獲賠,不利于保險行業的可持續經營;有的地方多年風調雨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不高,一旦遭大災損失慘重。農業保險費率只有基于地區風險采取差異化定價,才能真實反映農業生產風險狀況。為此,《意見》提出,完善保險條款和費率擬訂機制。積極開展農業保險風險區劃研究,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業生產風險地圖,發布農業保險純風險損失費率,為保險機構產品開發、費率調整提供技術支持。建立健全科學的保險費率擬訂和動態調整機制,堅持“保本微利”,兼顧地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