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果重1.62公斤、1.90公斤、2.42公斤……”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5.2%、15.3%……”
7月20日下午,河西大地晴空萬里,民勤縣收成鎮村民田間地頭摘瓜忙,空氣中充溢著豐收的甜蜜。位于興盛村的甘肅省農科院民勤示范基地里,熱鬧非凡,一場灌區甜瓜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示范現場觀摩與評議會在這里舉行。
專家在現場對基地種植的甜瓜進行測產。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研究員趙廷昌擔任組長的5人專家團隊現場對基地種植的甜瓜進行了測評。
采摘、測量、計算……炎炎烈日之下,測評有序進行。專家組在采用灌區甜瓜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的甜瓜地取樣,與常規種植的甜瓜樣品進行對比。
專家在甜瓜地里取樣。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結果令人欣喜:采用西甜瓜長效復合專用肥配套施用技術,及灌區甜瓜壟膜溝灌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種植的甜瓜,畝產超過了2400公斤!較常規種植下的產量提升了5.87%至7.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0.14至0.67個百分點。
更可喜的是,在今年的示范樣地中,肥料減施量達到32%,灌水量降低了17.3%以上,兩項加起來每畝節本超過135元,這在水貴如油的民勤彌足珍貴!
西瓜、甜瓜不僅要大要甜,在生產中提質增效才能讓農民的辛勞有所回報。然而,一直以來,西瓜、甜瓜生產中水肥資源成本較大,生產效益下降問題一直困擾著種植戶。
農戶的需求在哪里,農業專家的研究方向就在哪里。為了助推西瓜、甜瓜產業可持續發展,為農民增收提供合理有效的科學方案,自2008年開始,在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土壤與養分管理崗位科學家、甘肅省農科院研究員馬忠明帶領團隊,積極進行西甜瓜節本提質增效生產體系構建與集成示范,及西甜瓜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體系的集成及示范。
專家現場進行技術交流和測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經過十多年潛心試驗與研究,專家團隊集成提出旱砂田西瓜全膜覆蓋水肥高效利用技術、旱區西瓜壟上溝播集雨高效栽培技術、灌區甜瓜壟膜溝灌水肥高效利用技術、西甜瓜長效復合專用肥配套施用技術等。研制出肥料產品2種,出版專著2部,申報國家專利3項,制定地方標準9項,發表論文30余篇。
該項目示范推廣成效顯著,各項技術顯著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緩解了西甜瓜生產和水肥緊缺的矛盾,推進了產業穩定持續發展。截至目前,累計在全國示范推廣面積6.91萬公頃,增產3.27億公斤,累積節水1474.28萬平方米,累計節肥1600.72萬公斤,新增產值3.33億元。
測評組專家一致表示,該項目在甘肅示范效果顯著,水肥高效利用效果明顯,促進了全省乃至全國西瓜、甜瓜產業的健康發展,建議進一步加大示范和推廣。
專家在靖遠縣五合鎮白塔村示范地里查看砂田西瓜長勢,進行技術交流。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為破解西瓜、甜瓜施肥施藥效率低、單一化等難題,2018年,甘肅省農科院參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下,與地方農技示范推廣單位攜手攻關,開展西甜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優化項目,持續解鎖使西瓜、甜瓜產業節本增效的秘訣。
7月21日,天朗氣清。靖遠縣五合鎮白塔村的砂田西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核心示范田里,藍天白云之下,綠油油的砂田結滿碩果,一望無垠,蔚為壯觀。
百畝示范田里結滿碩果。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
專家測評后,再次傳來喜訊:通過化肥有機替代技術與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融合,化肥減施32%。通過種子消毒處理和無人機噴藥技術的融合,農藥減施35%。
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產量和含糖量卻只增不減——西瓜產量較常規種植提升了1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2個百分點。
“通過這些技術模式的示范和應用,有效解決了當地西瓜生產中肥料利用率不高、病蟲害發生嚴重等問題,減輕了環境污染,對于改善土壤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課題主持人馬忠明說,下一步將持續在旱砂田推廣這一系列技術,推動種植地區取得更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砂田西瓜測評現場。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