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造型各異的黃楊樹是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一大特色
“兩棵造型黃楊樹,賣出20萬元高價。”這筆發生在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的買賣,迅速傳遍了宅前屋后。彼時是2008年。
“黃楊樹種好了竟能這么值錢?!”很多村民震驚之余,也對黃楊樹有了重新認識。“20萬元黃楊樹”的廣告效應持續發酵,從此開啟了園藝村“全民種黃楊”的走向小康之路。
如今,園藝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楊村”。記者在昨天舉行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報道活動中了解到,目前,全村800戶村民中,有85%從事黃楊、花卉種植,黃楊種植總面積達1000多畝,年產值數千萬元。其中,30年以上樹齡的黃楊達2萬余株,最年長的“樹王”超過200歲。
依靠黃楊特色產業,園藝村入圍首批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名單,通過整治人居環境、修復河道生態、重塑農宅風貌,塑造“白墻青瓦坡屋頂,林水相依滿庭芳”的鄉村新風貌,全民共建“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崇明案例。
品牌化建設,世界級生態島譜寫一曲“黃楊禮贊”
家有黃楊,世代棟梁。黃楊被譽為“木中君子”,更是園藝村的靈魂。黃楊樹根系發達,葉片小、長勢慢、適合造型,很多農戶家中都種有黃楊樹,熟練修剪、綁扎造型黃楊的手藝人更不在少數。
新世紀以來,隨著長三角地區城市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造型觀賞苗木市場的興起,造型黃楊日漸暢銷。園藝村的黃楊種植大戶緊緊抓住市場機遇,憑借幾十年的黃楊種植和造型技術經驗,形成獨有的“崇派”風格,美譽度傳播開來。
現年65歲的茅錦昌同黃楊樹打了40年交道,家種3畝黃楊,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樣,依靠售賣黃楊實現致富。他終日在黃楊園里忙碌,除草、施肥、修剪枝葉,呵護著“孩子們”茁壯成長。因為園內的黃楊樹都是從一棵老樹上繁衍而來,他還給這個園取了一個充滿溫情的名字——“子孫滿堂園”。
園藝村雖因黃楊而聲名遠播,但其營銷一直是單打獨斗、各賣各家,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去年下半年,港沿鎮成立協會,茅錦昌成為協會會員,聽本地“土專家”講黃楊造型技術訣竅,跟著市里和外省專家學習造型黃楊盆景制作,讓他第一次感受到“有組織真好”。
港沿鎮還專門搭建黃楊交易線上線下平臺,并組織種植戶參展盆景、園林展銷會,讓園藝村的黃楊交易變“提籃叫賣”“守株待兔”為“雙向聯結”。去年,該村通過線上線下交易平臺,促成交易訂單25起,累計銷售額達30多萬元。眼下,港沿鎮已注冊崇明島黃楊商標,并申請崇明黃楊地理保護標志,著力推進“崇明黃楊”品牌化建設。
黃楊產業伸枝展葉,鄉村振興開花結果。讓茅錦昌欣喜的是,黃楊作為重點推廣的特色花卉,區里號召進一步擴大規模、提質增效,推動特色花卉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為2021年崇明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添芳華。
加速發展崇明花卉產業
崇明擁有上海最大的農村地區,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重要任務。自取得中國花博會主辦權以來,全區搶抓機遇,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花卉產業高地。
生態是最大的資源,一幅“花字訣”主導的發展藍圖清晰可見:崇明將深挖花卉生產、精深加工、家庭園藝、消費文化、會展服務等花卉產業的附加值,闊步向生產服務融合型經濟發展,創新形成“花卉+全域旅游”“花卉+休閑農業”等新業態示范集群,提升特色花卉產業規模和質量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應運而生,致力于打造現代化智能花卉育苗中心,總投資逾2億元,將為花博會供應至少120種花卉。高度自動化的理念貫穿花卉播種、催芽、育苗、補苗、移栽、發貨等環節,全過程都在機械流水線上完成。全面投產后,近10萬平方米的育苗核心區可支持8000萬株花苗同時進行生產,預計可實現年產花卉種苗2億株、精品盆花1000萬盆以上。
以此為引領,崇明國際花卉產業園、中荷現代花卉中心、東方國際花卉園三個核心園區步入規劃建設進程,優尼國際鮮花港、恒大高科技花卉園、上海國際菊花生態園、蘭桂騏現代農業基地、萊恩花卉種源試種基地等一批具有行業示范引領作用的項目“百花齊放”。
從夯實產業基礎、完善頂層設計、推進重點項目、豐富花事活動等環節入手,崇明花卉產業正跨入到加速發展階段。截至去年底,全區商品花卉總種植面積2.8萬畝,鮮切花產量達3200多萬枝,年銷售額突破億元。在招商引資和扶持政策的激勵下,花卉產業項目累計投資近10億元。花卉種源、花卉應用、花卉消費在持續發展中壯大,目前已基本形成東、中、西3個花卉產業發展片區,構成了點面分布、條塊結合的景象,全域可見花溪、花徑、花村、花宅。(記者 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