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近期,重慶將加大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力度,切實做好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疫情防控、災后技術指導等工作,推動各地盡快恢復農業生產,保障抗災奪豐產。
今年,重慶農業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大部地區頻繁遭遇暴雨風雹天氣,截至目前,全市種植業受災面積121.3萬畝,受災養殖場戶173個,總體農業直接經濟損失約12.2億元。
災情發生后,市農業農村委第一時間建立了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區縣(自治縣)工作制度,督促各級農業部門加強應急值守和監測預警。專家團隊對災情進行科學研判,專項發布了水稻、玉米、馬鈴薯、甘薯、柑橘等主要農作物分類抗洪災害栽培生產指導意見。統籌推進災后技術指導、疫病監測防控、畜牧業生產管理等,市農業農村委聯合區縣農技部門開展在線技術培訓,并派出19個技術指導組指導區縣作好農業生產災后恢復生產,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災后田間管理773.1萬畝次,補改種面積7.95萬畝。
而隨著高溫天氣的到來,伏旱災害將偏重發生。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建議,接下來,各地在防控洪澇災害的同時,又要防范高溫伏旱影響,保障農業生產。
種植業方面,當前低海拔地區水稻正處于灌漿期,中高海拔地區處于孕穗期,全市玉米開始大面積收獲,各地要加強分類指導,確保大春作物顆粒歸倉。針對重慶秋季溫光資源較好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再生稻、秋馬鈴薯、秋糯玉米、秋蕎麥、再生高粱、秋大豆、秋紅苕等晚秋糧食生產,做好晚秋生產農資準備工作。同時加強作物田間管理,針對后期干旱天氣,尤其對處于灌漿結實期的水稻加強管理,應堅持干干濕濕、以濕為主,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植株早衰。對受旱稻田,充分利用各種水源及時補水,提高灌溉效率,促進生長發育。
畜禽動物方面,則需繼續加大災區動物疫病防控力度,指導養殖場戶加強飼養管理,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監管,及時組織打撈在江河、湖泊等水域發現的死亡畜禽,防止環境污染和動物疫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