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合肥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農業生產遭受了巨大損失。隨著一些地區水退了、路通了,廣大農戶積極因地制宜恢復農業生產。合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組織開展生產自救,安排專家深入一線指導,將技術、資金、種子送到田間地頭,引導農民恢復生產。截至8月10日,全市農作物已補改種面積34.12萬畝。
因地制宜恢復生產 旱地大棚變身藕塘
巢湖市中垾鎮濱湖村大棚蔬菜扶貧產業園大棚內,技術員陳金明正在給藕塘清理雜草。
8月10日下午,記者在巢湖市中垾鎮濱湖村大棚蔬菜扶貧產業園看到,北側40畝大棚內原本種植西瓜的旱地變身為藕塘,蓮藕嫩芽剛露出水面。正在藕塘清理雜草的技術員陳金明告訴記者,預計蓮藕明年4月就可以上市,上市時間越早,價格就越高。
7月18日以來,持續暴雨使產業園內澇嚴重,產業園內90多畝瓜果、蔬菜全部受淹,初步損失在四五十萬元。隨著天氣轉晴,產業園如何及時恢復生產?這是擺在負責人陳宗平面前的頭等問題。
在省農科技術專家指導以及中垾鎮政府的扶持下,陳宗平投入5萬余元,引進“鄂蓮六號”嘗試種植大棚蓮藕。8月初,陳宗平緊抓大棚蓮藕種植的最佳時機,領著工人在40畝大棚里移栽了5000余公斤種藕。
“大棚栽植蓮藕具有溫度可控的優勢,蓮藕上市時間要比普通藕早兩個月,每畝純收入可達1.5萬元。”陳宗平告訴記者,大棚蓮藕節約人力成本,且“鄂蓮六號”口感甜嫩、產量高,另外水也可以改良老棚的土壤。
產業園南側50多畝大棚進水后,目前正處于封閉殺菌階段。陳金明告訴記者,封閉殺菌估計要到9月底結束,到時候會補種番茄等農產品。
截至目前,中垾鎮果菜茶受災面積達2000多畝。中垾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鎮通過蔬菜種植工作群為種植大戶提供技術支持和信息,“我們要實現洪水退到哪里,補種、改種到哪里,蔬菜恢復生產到哪里。”
抗洪保住萬畝農田 水稻補種熱火朝天
歷史上遭遇洪水多次破堤的肥西縣鐵佛聯圩,今年保住了堤壩,也保住了圩內6個村莊的萬畝農田。圩內農田出現內澇,鐵佛聯圩排澇站4臺80千瓦機組啟動,24小時不停機排澇,鐵佛村也架起37千瓦的潛水泵排澇。
在洪水退去的田地里,當地村民正在增施肥料,噴灑葉面肥,積極生產自救。
鐵佛村村民孔令勤種植的200多畝水稻因內澇受災,連日來,他在技術人員帶領下安排補種水稻、施肥、打藥,“去年水稻畝產1000多斤,家庭年收入十幾萬元,今年我們積極自救,挽回多少是多少,讓損失減小一點。”
同樣在巢湖市蘇灣鎮大王村,隨著洪水退去,當地種糧大戶正在抓緊時機,進行補種。巢湖市蘇灣鎮大王村種糧大戶王昌水今年種植了254畝水稻,目前受災面積大約在175畝,“這幾天我們補種了115畝,希望有個好收成,把損失降到最低點。”
生產一線開展指導 送農技到田間地頭
農業恢復生產,技術是關鍵。合肥市農業農村局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農業救災減災和恢復生產“專家一線行”活動的通知》,組織百名專家現場指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農民開展生產自救和災后復產。
連日來,各牽頭專家和農技人員,冒著高溫酷暑,克服汛情和疫情,到一線開展指導和服務。
8月3日,合肥市水稻專家張從合、肉雞養殖專家姜潤深、稻漁綜合種養專家吳本麗等,實地走訪巢湖柘皋鎮、蘇灣鎮,肥東縣梁園鎮等地5家農業企業,指導災后恢復生產。
8月5日,省農科院專家周軍永博士等專家組成的指導組赴包河區大圩鎮葡萄生產園區就汛情對葡萄的影響、災后補救措施和農藥的使用等方面進行指導,為種植戶災后恢復生產帶來了信心與技術幫助。
8月9日,記者在廬江縣同大鎮看到,在排澇工作全力進行的同時,生產自救也在同步開展。同大鎮農技站副站長顧飛告訴記者,隨著汛情有所緩解,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步開展,“大種植戶自己提供農藥,鎮政府補貼部分費用。對于有困難或者小型的種植戶,采用自推式農藥噴灑機和無人機來幫助完成農藥的噴灑工作。目前有12臺自推式噴灑機和20臺無人機在進行農藥噴灑工作。”
記者從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農技人員深入第一線,根據退水順序及各地受災情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選擇生長期適合的水稻、蔬菜、雜糧、豆類、鮮食玉米等作物,確保應補盡補、能種則種,爭分奪秒恢復生產,做到“退出一塊,補種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