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描述的美好場景并非發生在“世外桃源”,而是在城市里,再準確一點,是在高樓大廈間。
2020年中國國際景觀博覽會生態立體綠化高峰論壇上,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立體綠化與生態園林專委會副主任王天斌描繪的上述場景,將發生在“第四代住房”中。該場景之所以能實現,是將園林景觀植于高樓之上,其中,立體綠化技術起到關鍵作用。
11月14日,2020年中國國際景觀博覽會在江蘇南京舉辦,聚焦園林高質量發展,展會同期設置了生態立體綠化高峰論壇。關于立體綠化的意義與未來,與會嘉賓給出了專業解讀。
立體綠化如何改變未來生活
從生態的角度講,立體綠化能在有限空間內,極大地提高綠化覆蓋率與城市綠視率,美化景觀,固碳減排。垂直增綠,尤其是屋頂花園的應用,也有利于海綿城市的建設。
而當跳出產業看立體綠化,就會發現它將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很多可能。
對此,王天斌提了幾個點:“第四代住房”中的屋頂花園除了提供社交場所、拉近社交距離,還將緩解多種“城市病”。比如,載車電梯解決都市停車難題;空中花園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健康;全新的建筑布局是城市向上發展的新模式,將改善當下城市更新升級的局限等。
“將園林種上高樓”,對生態、景觀以及生活都有積極作用,這一理論幾十年前就已提出。不過,早年立體綠化的發展曾受到種種限制:比如設計不妥,因為植物種植導致“黑窗戶”的問題,或因沒有合適的立體種植容器,為后期養護帶來很大難度。
如此種種,使得當時建設的一些“立體綠化住宅”難以運行、無法復制。想達到立體綠化光明的未來,需要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藝的“保駕護航”。
王天斌提出,在成都等多個城市建設的“第四代住房”,在設計理念與工藝上已經能達到預期效果,而國內多地關于立體綠化的示范項目逐漸出現。整體來看,行業正向好發展。
打破界限,立體綠化應這樣發展
論壇上,南京萬榮立體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員級高工吳錦華同樣提到了以往立體綠化的一些問題。其實,不止“第四代住房”涉及到的屋頂綠化,在隔離綠化、墻體綠化、橋體綠化等領域,都曾因技術跟不上發展步伐,而一度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
“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的不斷涌現與完善,到2020年,我國立體綠化行業已進入有序推進階段,相關理念、技術與工藝都正在發生轉變。”他說。
首先是設計理念的變化。以往立體綠化與建筑設計被隔離開來,而現在,典型項目往往從設計伊始便關注綠化與建筑的融合,注重整體性、景觀性與實用性。
在景觀性方面,立體綠化已由單一的植物向多元素、多技術融合,出現了各種線條組合下的仿自然群落立體綠化景觀。比如將城市文化以特色植物、繪畫、光影等方式,融入立體綠化景觀。
其次,設計的落地需要技術與材料的支撐,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各種高強、輕質、耐久的材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栽培基質,正在逐步向容器基質一體化發展,出現了壘土基質、生態保水磚、種植巖棉等固化基質。這類基質不僅能簡化加工流程,還減少了二次污染。
第三,立體綠化施工也正在打破傳統行業的限制。基地預培、現場裝配模式的出現,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意味著立體綠化進入標準化施工時代。吳錦華介紹說,智能機器人系統(施工管理一體化平臺)已研發成功,這在立體綠化的發展中,也許是一個新里程碑。
上述所有創新,都擴展了立體綠化的應用場所與應用形式。“未來立體綠化的發展,依然需要不斷進化的新材料、新技術與新工藝。”吳錦華說。
第四代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