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咱心里估摸著果樹生長時間,碰上氣溫忽降忽升或者育苗期,三天兩頭地要往地里跑,就怕溫度不達標,果樹遭殃。”王浩在幾年前因為一時疏忽,棚內溫度升高忘記通風,導致種在地里的西瓜苗子被燒毀一大片,至今心有余悸。“現在不害怕了,手機里能看到棚內溫度變化。昨天它就提示我氣溫上升,我就知道要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王浩樂呵呵地說道。
隨后,王浩解鎖手機屏幕,打開智慧氣象服務客戶端,展示出棚內溫度的實時情況。他介紹:所有數據全部來源于棚內裝置的一臺新設備,通過掃描底部二維碼輕松注冊成功,之后同步一系列數據,便掌握了農業種植的“云端”操控。
“這是我們實驗室研發的便攜式智慧農業信息化裝備,對當前設施內的實時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等數據進行采集入網,具有低成本、費用低、長待機、高可靠性等特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大)農業物聯網實驗室專家王東教授告訴記者,采集設備首次亮相于第27屆楊凌農高會,受到了廣大農戶青睞,專家組成員還給他取了一個溫馨的名字——“農情小衛士”。
“依據氣象局在天氣預報預警檢測的數據基礎,結合農情小衛士采集的室內信息,同時匯總到楊凌智慧氣象服務平臺,在移動端為用戶農業生產提供氣溫預警和氣象建議。”楊凌氣象局氣象臺(氣象服務中心)臺長王百靈說,兩者結合將預警工作由室外延伸到室內,信息化的服務打破傳統預警發布的繁復壁壘,為設施農業升級,加速農業生產高效栽培。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深入實施“區校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等多項舉措,成功連接科技研發到農業推廣的“最后一公里”,為更多一線農戶送來“科技服務”。據了解,楊凌智慧氣象服務平臺能夠根據農戶配置的個人資料,對照專家定義的作物生長模型進行分析,自動將最新、最適宜的生產知識推送給農戶,涉及品種及生長階段知識、肥水藥知識、作物生長過程適宜條件知識等方面內容。目前已在創新園、智慧農業示范園以及專業合作社等20個示范點推廣應用。
有了科技助力,王浩充滿信心。他前不久剛擴大了種植規模,現在跟著手機里的“云服務”,期盼著云端之上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