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和區的智能溫室大棚內,農民正在采摘西紅柿。河北日報通訊員 趙 哲攝
數字世界撲面而來,發展蝶變就在瞬間。
去年,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公布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邢臺市南和區名列其中。
數字鄉村建設沒有既定模式,先行者的探索,將提供借鑒參考。近年來,邢臺市南和區搶抓數字時代新機遇,深挖“三農”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數字鄉村正逐漸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也改變著老百姓的點點滴滴。
“黑科技”助力,智慧農業顯身手
日前,走進南和農業嘉年華智能玻璃溫室大棚,沒有裸露的黃土地,沒有潮熱的空氣,一排排管道整齊地垂直排列,管道上纏繞著油綠的藤蔓,琳瑯滿目的蔬菜品種、現代化的種植方式讓人大開眼界。
“這里的蔬菜從播種、出苗到定植,再到成熟采摘,一直在營養液里,全部實現無土栽培。”南和農業嘉年華營銷部副總經理司躍騰告訴記者,溫室大棚內蔬菜的營養液供應形成一個循環系統,由中控室統一調控,每天按時按量提供蔬菜所需的營養成分。大棚內還布滿了各種監測設施和傳感器,可實時監測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項數據。
技術不僅帶來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在“互聯網+”理念的加持下,大棚內采用智能水源凈化處理系統、數字聯動系統、環境監控系統等智慧化管理體系,種植出的水培蔬菜,不僅免去了翻地、澆水、施肥、打藥等工序,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還不用擔心有農藥殘留、二次污染等問題。生長環境改善后,蔬菜的產量增加了,病蟲害少了,品質也提升了。
這正是南和區大力發展數字農業,著力建設數字鄉村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南和區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將自動滴灌、遠程數據采集、智能電力溫控等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推動農業種植現代化、智能化發展。
南和區是國家優質小麥產區。依托金沙河面業集團,打造3萬畝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基地,全面應用植保無人機、可移動式噴灌設備等現代化農業科技,對農作物進行精細化管理。
農業生產效益也因規模化、科學化種植,令傳統農業難以望其項背。相比普通農戶戶均3至5畝的耕種效率,在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基地,農民人均管理426畝土地,最大管理面積達951畝,大幅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農田施肥農戶一天最多噴5畝,我們一個人能噴2000畝。”該基地相關負責人說,“按以前的種植方式,收秋、種麥,沒一個月根本干不完,而現在最多10天就全結束了。”
同時,南和區還組織研發手機APP“農事寶”,所有物資采購、生產成本、銷售收入等信息均可在線查詢、實時共享,農作物管理更加智能化、科技化。
數字網絡連產銷,提升農副產品流通效率
南和區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寵物食品之鄉”,全區有44家規模寵物食品企業,年產干糧80萬噸,產銷量行業占比達60%。
“80后”青年馬立輝是南和區賈宋鎮田莊村村民。2013年,在外闖蕩的馬立輝看好“互聯網+”的發展前景,萌生了通過電商銷售家鄉寵糧的念頭,決定返鄉創辦自己的寵物食品網店。
網店創辦之初,從產品提貨到發送物流,只有他一個人,每天的營業額僅有幾百元。為了提高網上訂單銷量,他開始學習網店培訓課程,經過多方尋求幫助,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創業經營之路。2018年,他又入駐天貓,創辦了馬哥寵物食品專營店。
如今,馬立輝的馬哥寵物食品專營店月銷售額可達60多萬元,他也成了村民眼里名副其實的“電商寵糧”大王。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周邊村民有120余人從事電商銷售工作。
站在數字化浪潮的風口,田莊村一躍成為“網紅村”。馬立輝告訴記者,目前他正跟阿里巴巴南和產地倉洽談溝通,等將來入駐以后,即可打通物流配送渠道,構建起城鄉高效配送網絡,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流通效率。
馬立輝提到的阿里巴巴南和產地倉是南和區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設數字鄉村示范項目中的重要板塊。2020年,南和區與阿里巴巴集團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省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積極打造“一平臺、三板塊”綜合電商服務體系。
阿里巴巴南和產地倉相關負責人介紹,阿里巴巴南和產地倉是阿里巴巴集團在全國設立的首個數字鄉村產地倉,整合寵物企業、物流快遞等各方優勢資源,通過集約化的管理和專業化的運營,降低倉運成本,提升訂單效率和入倉企業的產品附加值,全面運營后訂單處理能力可達每日10萬單,加快促進南和寵物產業向數字化轉型發展。
數字鄉村,離不開電商賦能。南和區在全區218個行政村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帶、有網頁、有持續運營能力”的標準,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益農信息社。大力推廣“電商+企業+貧困戶”、直播帶貨等營銷模式,對南和金米、金沙河掛面、南和寵物食品等農副產品進行推介,提升品牌效應。
“互聯網+”賦能,鄉村治理更加智慧有效
“您好,我打算開一個服裝店,辦理營業執照需要準備什么手續呢?”日前,在南和區郝橋鎮東薛屯村,村民薛飛翔通過設在村委會的智慧黨建可視化系統終端,向鎮政府服務大廳工作人員“面對面”咨詢。
通過攝像頭,郝橋鎮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向薛飛翔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在得知辦理營業執照需要準備的具體材料后,薛飛翔滿意地點點頭:“裝了攝像頭方便多了,不用再多跑腿去了解政策,遇到問題就在這里跟‘攝像頭’通話咨詢就行了。”
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南和區建成的智慧黨建可視化系統,可實現聲畫點對點的實時傳播,具有教育培訓、在線指導、可視監督、視頻會議等多項功能。
南和區郝橋鎮黨委書記齊金勇告訴記者,鎮政府服務大廳會派專人24小時負責接聽視頻,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對各村基本情況和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及相關訴求逐一進行記錄,能解決的當場辦理;一時不能解決的,向群眾解釋說明,并創造條件盡快予以妥善處置。
在郝橋鎮服務大廳監控顯示器上,30個村便民服務站情況一覽無余,哪個村人員有情況沖著攝像頭招手,工作人員就將畫面切換到該村,通過手機客戶端,與該村人員進行通話,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數據賦能,精準服務。近年來,南和區將“互聯網+黨建”嵌入鄉村治理,推動黨務、村務、財務網上公開,暢通社情民意,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下放審批服務和延伸受理環節事項75項,增加公共服務事項34項,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提高群眾辦事便捷程度。
初春午后,陽光正好。南和區郝橋鎮吳村的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家家戶戶窗明幾凈,一座座美麗庭院散發著幸福的氣息。
“以前家禽滿地跑,到處是垃圾,現在垃圾可日產日清,村莊就像一個大花園!”郝橋鎮吳村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稱贊。
為進一步提升鄉鎮環境衛生質量,南和區創新“互聯網+環衛”精細化管理新模式,建設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為垃圾清運車安裝GPS和視頻監控,通過一體化調度平臺對車輛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垃圾處理場及轉運站設置自動計量和監控設備,實現垃圾及時清運、實時調度。
借力互聯網,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一個個數字治理應用出現在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