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來委員
“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資金巨額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9年以來,國家高標準農田項目均未安排管護費用。”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程。不僅要建設好高標準農田,更要管護好高標準農田。
這也是李天來作為第一提案人向全國兩會提交的一份建議。
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入,以每年8000萬畝的速度建設,使基本農田質量不斷提高。
李天來調研發現,作為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的遼寧省鐵嶺市,2019年共立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49個,建設面積30.78萬畝,總投資39457萬元;2020年立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5個,建設面積28.3萬畝,總投資36415萬元;2020年下半年又追加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1個,建設面積37.07萬畝,總投資46838萬元;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模有望達到60.14萬畝,測算總投資約75175萬元。
而沒有安排管護費用的原因在于,“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現行《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中沒有管護費的相關規定,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資金中無法安排管護費”。李天來說。
他說,目前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原則,一般由項目所在鄉(鎮)政府、村委會及受益農民管護。由于缺乏必要的管護費用支持,項目管護工作實際難以到位。一旦發生水毀現象,高標準農田工程項目難以持續發揮作用。
為此,李天來建議,為解決高標準農田項目建后管護難題,保證工程措施在設計使用年限內持續發揮效益,建議國家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性保險機制,在農田建設補助資金中安排項目總投資的3%~5%用于購買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保險。
具體建議包括,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商業保險。自然災害是造成高標準農田項目工程措施損毀的最主要因素。通過向商業保險機構投保高標準農田損毀設施修復險,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由于其它不可抗力造成高標準農田項目工程設施損毀,由商業保險機構負責限期修復損毀設施。
其次,保險公司參與項目工程監理。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之中,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監督檢查力度,提高工程質量。工程的施工標準低,設施損壞概率便會增大,商業保險機構理賠風險就會提升。商業保險機構從自身商業利益出發,將會特別關注工程建設質量。建議允許商業保險機構組建專門團隊,參與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監督檢查,彌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項目監管無力的短板,提升項目建設質量和水平。
再次,合理確定保險年限。高標準農田損毀設施修復險保險期一般應與高標準農田項目設計使用年限保持一致,最短也不應低于10年。同時,要合理確定保費投入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