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人民網武漢4月25日電 據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農業產業強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強化科技支撐,“十四五”期間,湖北省著力實施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即:力爭突破50項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集成示范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推廣50項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建設50個農業科技引領示范村(鎮),發展壯大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轉發通知。
在突破50項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方面,《方案》提出,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開展優質稻米、生豬、特色淡水產品(小龍蝦)、蔬菜(食用菌、蓮)、家禽及蛋制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柑橘、道地藥材等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50項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供給能力。要整合全省種業科技資源,以糧食和畜禽為重點,開展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優質、高產、抗逆、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種,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繁殖和飼料轉化率高的畜禽新品種。同時,攻克“種養加”核心技術,著力解決農業高效發展問題;突破耕地質量提升與土壤地力保育關鍵技術,著力解決耕地質量退化問題。
在集成示范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方面,《方案》要求,努力打造“1 N”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樣板,圍繞湖北省農業主導產業鏈,開展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集成示范,按照“有協議、有專班、有方案、有經費、有成效”合作原則,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重點遴選1-2個縣(市),共建1-2個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區,打造一批輻射區,促進農業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引領作用,構建高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在推廣50項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方案》明確,要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持續推廣設施農業、綜合種養等優質高效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30項,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模式10項,減肥減藥、節水節能等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模式10項,解決農業生產方式粗放、低效問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要推廣優質高效型模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廣環境友好型模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推廣資源節約型模式,促進農業節本增效。
《方案》在建設50個農業科技引領示范村(鎮)方面提出,要支撐一批產業提升型示范村(鎮),按照當地資源稟賦及產業鏈需求,遴選30個以上示范村(鎮),健全省、市、縣三級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服務工作網絡,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開展糧油、蔬菜、畜禽、水產、茶葉、林果、中藥材、食用菌等成果推廣,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科技示范村(鎮);助力一批創意農業型示范村(鎮),通過“科技 ”模式,創新農業綠色發展機制,強化農業科技服務,促進休閑農業與農旅融合發展,打造10個以上創意農業示范村(鎮);最后,幫扶一批過渡銜接型示范村,遴選10個以上脫貧示范村(鎮),協調院、縣、村、企四方力量,根據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在已有科技幫扶基礎上,重點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進村入戶到企,以產業發展促進脫貧戶持續穩定增收。
在發展壯大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方面,《方案》明確,要結合湖北省科技優勢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情況,圍繞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環節,遴選50家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同時,組織科研院所專家團隊與企業深度對接合作,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難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輻射帶動力,助力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最后,《方案》強調,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聯合協作,為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創造良好環境。各工程、項目實施單位要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責任意識、攻堅意識,加強分類指導,分片組織實施,不斷創新推進機制。(鐘和)
附:
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實施方案
省農科院
“十四五”期間,省農科院將組織全省農業科技工作者,進一步深化院地、院企合作,著力實施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即:力爭突破50項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集成示范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推廣50項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建設50個農業科技引領示范村(鎮),發展壯大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的“四個面向”的總體要求,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按照“突破 示范 推廣 壯企 興村 惠農”的工作思路,圍繞優質稻米、生豬、特色淡水產品(小龍蝦)、蔬菜(食用菌、蓮)、家禽及蛋制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柑橘、道地藥材等重點產業,全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大先進實用科技成果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集成示范,科技引領鄉村振興示范村(鎮)建設,助力我省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農業產業強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強化科技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突破50項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
1.工作目標。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開展優質稻米、生豬、特色淡水產品(小龍蝦)、蔬菜(食用菌、蓮)、家禽及蛋制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柑橘、道地藥材等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耕地地力提升與保育技術研發,實現50項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供給能力。
2.主要任務。
(1)培育重大品種,著力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整合全省種業科技資源,以糧食和畜禽為重點,開展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優質、高產、抗逆、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種,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繁殖和飼料轉化率高的畜禽新品種,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我省自育品種的覆蓋率,打贏種業翻身仗。
(2)攻克“種養加”核心技術,著力解決農業高效發展問題。開展作物輕簡、高效、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動物規模化健康養殖、種養一體、農牧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研究,研發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農產品儲運、保鮮、精深加工及副產物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
(3)突破耕地質量提升與土壤地力保育關鍵技術,著力解決耕地質量退化問題。開展高產穩產耕地土壤地力保育關鍵技術、中低產耕地土壤障礙因子消減關鍵技術研究,研發一批耕地質量提升新技術、新產品,為耕地質量提升和土壤地力保育提供技術支撐。
(二)集成示范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
1.工作目標。
圍繞我省優勢特色產業,通過農業科技成果中試與展示精品基地、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樣板縣(市)建設,構建高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集成示范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2.主要任務。
(1)打造“1 N”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樣板。圍繞我省農業主導產業鏈,開展500項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成果集成示范,按照“有協議、有專班、有方案、有經費、有成效”合作原則,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重點遴選1-2個縣(市),共建1-2個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區,打造一批輻射區,促進農業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2)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引領作用。依托鄂豫皖低山平原農區綜合試驗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示范基地、華中農高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基地,開展農作物新品種、現代農業新技術、綠色高效新模式等中試熟化、組裝配套、集中展示,體現現代農業技術的先進性、集成性、綜合性,發揮好基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
(3)構建高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強和用好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武漢分中心、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武漢分中心,實現創新資源集中、集聚、集成,產學研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區域創新和產業發展增強技術供給。暢通成果轉化渠道,構建“省-市-縣”三級貫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和科技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三)推廣50項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1.工作目標。
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持續推廣設施農業、綜合種養等優質高效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30項,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模式10項,減肥減藥、節水節能等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模式10項,解決農業生產方式粗放、低效問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2.主要任務。
(1)推廣優質高效型模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圍繞提質增效,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應用設施農業、種養結合、農旅結合、林下經濟等優質高效模式,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2)推廣環境友好型模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圍繞農業綠色發展,指導生產主體選擇抗病蟲害品種、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示范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態養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助力農業環境持續向好。
(3)推廣資源節約型模式,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圍繞資源高效利用,以“五節”(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勞)為重點,示范減肥減藥、立體種養、林草木耦合、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
(四)建設50個農業科技引領示范村(鎮)。
1.工作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建設產業提升型、創意農業型、過渡銜接型等50個以上農業科技引領示范村(鎮)。
2.主要任務。
(1)支撐一批產業提升型示范村(鎮)。按照當地資源稟賦及產業鏈需求,遴選30個以上示范村(鎮),健全省、市、縣三級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服務工作網絡,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開展糧油、蔬菜、畜禽、水產、茶葉、林果、中藥材、食用菌等成果推廣,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科技示范村(鎮)。
(2)助力一批創意農業型示范村(鎮)。通過“科技 ”模式,創新農業綠色發展機制,強化農業科技服務,促進休閑農業與農旅融合發展,打造10個以上創意農業示范村(鎮),以科技支撐推動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方陣,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3)幫扶一批過渡銜接型示范村。遴選10個以上脫貧示范村(鎮),協調院、縣、村、企四方力量,根據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在已有科技幫扶基礎上,重點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進村入戶到企,以及鄉村人才技能培訓,以產業發展促進脫貧戶持續穩定增收。
(五)發展壯大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主要目標。
根據全省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結合我省科技優勢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情況,圍繞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環節,遴選50家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組織科研院所專家團隊與企業深度對接合作,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難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輻射帶動力,助力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2.主要任務。
(1)共建研發平臺,引領企業自主創新。與入駐農業龍頭企業聯合建設一批研發平臺,指導幫扶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建立科技人員派駐企業制度,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向企業派駐科技副總、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博士服務團、技術顧問等,著力解決制約企業創新發展的技術難題。
(2)強化科技供給,助力品牌提升。立足合作共贏,為合作企業提供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滿足企業對科技成果的需求,著力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指導企業進行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提升產品品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加強技術培訓,培育技能型人才。遴選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實用新型人才,利用多種技術培訓平臺,發揮科研院所人才優勢,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崗位技能培訓,加快培養企業科技骨干,助力打造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和農業龍頭企業創新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聯合協作,為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創造良好環境。各工程、項目實施單位要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責任意識、攻堅意識,加強分類指導,分片組織實施,不斷創新推進機制。
(二)加大經費投入。各地和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等有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各成員單位要重點支持農業科技“五五”工程。
(三)創新工作機制。采取政府引導、科技支撐、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四位一體”模式,建立多學科協同、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探索建立重大項目遴選、目標管理、分類考核、量化考評、結果運用等激勵約束機制,建立技術實際應用效果和服務支撐產業發展水平的評估機制,適時開展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實施成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