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強自治區方面對該項目了解,帶動更多的當地年輕骨干關注和參與研究,項目組首先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召開了現場啟動會。西藏自治區科技廳計劃處副處長李鑫、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姚常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所副所長李艷峰、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水院李保明教授,西藏日報社記者,以及項目組成員和年輕骨干30余人參加了啟動會。
趙淑梅教授做項目匯報
趙淑梅詳細匯報了項目的立項背景以及研究目標、內容與實施計劃。項目以高寒高海拔地區發展設施種植大棚所遇到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需求為導向,擬從大棚光環境、熱濕環境、空氣流場特性、結構受力、通風管理模式等角度開展研究,形成適合高寒高海拔地區大棚環境分析與結構優化理論,為解決西藏自治區蔬菜供應不足問題,促進當地設施園藝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助力。
李鑫對項目的獲批表示祝賀,對項目的實施與管理以及促進地方科研團隊建設和提升科研項目申報水平等提出了建議;姚常雨代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致辭,表示會積極做好協調配合工作,希望項目成果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當地農牧民,并囑咐大家要把握好工作節奏,保證在藏工作期間身體健康。李保明感謝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和農牧科學院對設施園藝領域的重視,高度肯定了自治區在本領域所做的科研項目規劃,并對項目實施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啟動會由西藏團隊負責人代安國研究員主持。
啟動會之后,項目組成員克服高山反應的不適,立即開展現場調研,以期獲得更多的現場信息。項目組一行先后前往拉薩、林芝、日喀則和那曲等人口較為集中且海拔高度(海拔2900-4700米)較為典型地區,實地調研了科研院所基地、國家科技園區、設施農業公司、種植農戶以及連隊生產基地等,行程3800余公里。調研內容涉及這些地區的氣候特點、設施類型、環境狀況、種植品種、種植模式、管理方式、收益水平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在西藏地區,設施類型有塑料中棚、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但由于缺乏基礎理論指導,生產性的溫室大棚大多沒有結合當地特點和作物需求等進行朝向、形狀、結構、環境的專業設計,設施設計、建造及環境管理尚缺乏科學依據。本次調研,既初步把握了西藏地區主要園藝設施存在的問題和發展需求,也直觀感受了高海拔地區太陽輻射、溫濕風雪、空氣壓力等方面的獨特自然環境特點,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現場調研結束之后,項目組在西藏農牧科學院蔬菜所舉行了調研總結及項目實施研討會,重點就西藏地區設施大棚科技問題與技術需求進行了進一步研討,優化了研究與現場試驗方案及計劃安排,并就共性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中國農業大學水院教授丁濤,副教授梁宗敏、李明、許晶、梁超,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研究員代安國、副研究員李艷鋒等參加了現場調研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