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去世。
這位夢想著“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人,在上世紀70年代研究出首個雜交水稻品種,幫助全球多個國家數百萬人民緩解饑餓的“雜交水稻之父”,逝世后受到了世界各國媒體和民眾的致敬悼念。
偏偏在此時,網上有人發文,肆意辱罵、質疑袁公在水稻種子研究領域的功勞,有的質疑者,想象力豐富,且自以為飽學,字里行間充斥著無知。當然,很快就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小編看過來,從雜交水稻開始就有聲音質疑這些現代農業成果是否為轉基因產物。
一段時間以來,轉基因話題一直受到大眾的關注,讓人聞之色變,其實到底什么是轉基因,什么是雜交,很多人并不了解,只會跟不安全,有很大風險劃等號。關于雜交?轉基因?您究竟知道多少?本期小編就帶大家普及一下常識,一起看看兩者的區別。
從定義上看
雜交定義:兩條單鏈DNA或RNA的堿基配對。遺傳學中經典的也是常用的實驗方法。通過不同的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而取得某些雙親基因重新組合的個體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把通過生殖細胞相互融合而達到這一目的過程稱為雜交;而把由體細胞相互融合達到這一結果的過程稱為體細胞雜交。
轉基因技術定義: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即轉基因技術。
從本質上看
以外行的眼光看,這事兒挺玄乎,其實用大家都知道的雜交水稻來說,雜交水稻不管是怎么雜交來的,他的父本和母本都還是水稻,只是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生產具有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在自然界中自發的進行交配。
轉基因技術本質是把某一種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等)的某個基因,移植給另外一種生物,使被移植的生物產生新特點,具有明顯的人為操作的痕跡,且已經擴大到了不同的物種。
從區別上看
在廣義上來說,雜交和轉基因都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但二者相比較,區別很明顯的,目前的雜交技術盡管也有人為因素在內,但所起的作用類似于“牽線搭橋”,總體上還是依靠生物界的自然雜交;而轉基因技術出現是近些年的事,人工操作就比較明顯純粹是人工合成的。
用開放的辯證的觀點來看,轉基因技術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迅速的重大技術之一”,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我們可以不排斥轉基因物種的研究,但是不支持在缺乏安全性證明之前,把轉基因物種商業化。關于轉基因,還是要把科學的問題交給科學家,把監管的問題交給政府,把監督權、知情權和選擇權留給老百姓自己。
從種植領域上看
高產是每個種植者最想實現的夢想,那么高產除了雜交育種以外,還要改變什么呢?
那就是靠天吃飯的思想!
為了克服自然環境氣候的不穩定性和空氣質量問題,如今的國內溫室大棚設施農業可以持續穩定的輸出高品質的經濟作物。
由于設施農業是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進行的,實現了對小氣候的改造和合理利用,縮短了植物生產周期,因此,溫室設施的使用加快了植物育種速度。隨著溫室工程建造技術、綠色植保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智慧農業一批創新成果在農業領域的迅速應用,設施園藝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隨著現代育種技術的應用,為了加速育種目標成果落地,溫室設施不可或缺。
!!敲重點
最后總結一下,雜交育種在人類歷史上很早就有記載,并且在自然情況下也廣泛存在的。
轉基因技術則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運用轉基因培育高產、優質、多抗、高效的新品種,以達到降低農藥、肥料投入,對緩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產品品質、拓展農業功能等目的。當前,較為常見的是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生產疫苗、食品等。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被稱之為轉基因食品。
發展轉基因是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重大戰略決策。“十三五”規劃明確將推進以經濟作物和原料作物為主的新型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等產品的產業化進程。2021年兩會,國新辦召開發布會,重申本著尊重科學、嚴格監管、依法依規、確保安全的原則有序推進轉基因現代農業技術產業化。(華科資源-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