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秦潔(右)在大棚中觀察香菇長勢。 田易軒 攝
山大溝深、梁峁交錯、土地貧瘠、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滯后,這猶如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群眾小康路上的一道“天塹”。
2019年5月,秦潔被選派到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擔任掛職區委副書記。時值脫貧攻堅關鍵時刻,這名曾在軍隊大熔爐里磨礪22年的退役軍人,充分發揚軍隊愛民助民優良傳統,千方百計助力鄉村振興,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認可。
2020年3月,耀州區正式退出貧困序列。眼下,蓬勃發展的新產業、脫貧群眾臉上不盡的喜悅,無不見證著這片土地摘掉貧困帽、走上小康路的非凡歷程。
上任伊始,秦潔便把廟灣鎮柳林村作為幫扶村。村子離水源保護地很近,又是朱鹮養殖基地。秦潔和鄉親們一起開動腦筋,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在一片閑置的空地上建起了3個香菇大棚。
建香菇大棚的時候,秦潔把艱苦奮斗的作風帶到幫扶工作中。大棚香菇培育利用廢棄果枝做基料,提高營養成分,減少化肥用量,降低了栽培成本。廢棄果枝條再利用,又減少了農業污染,可謂一舉兩得。
這與秦潔22年的軍旅生涯密不可分。在部隊時,他就以節儉出名:當年新兵下連,被分到炊事班工作的他從不浪費一粒糧食;身上軍裝破了,總是用針線補補縫縫接著穿。
秦潔和村里黨員干部一起動手,上山撿來廢棄的木頭做成遮陰網支架,又找來廢舊木材和鋼材釘成菌棒支架。秦潔說:“我們就地取材,建一個大棚比機械化大棚節省幾千元呢。”
如今,3個面積約450平方米的香菇大棚內,菌棒上香菇長勢喜人。正忙著采摘的村民任志孝曾因病致貧,如今在這里務工每月有固定收入,年終還有分紅。
廟灣鎮五聯村先天性腦癱女孩海浪沒上過一天學,靠著家里一臺黑白電視機學會了識字。秦潔被她勇于向命運抗爭的樂觀精神深深感動,多次到她家里看望,幫助解決具體困難。
經秦潔協調,殘奧會冠軍郭興元特地趕來與海浪面對面交流,鼓勵她走出困境,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如今,海浪的電商營銷紅紅火火,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熱銷。
“如何幫助更多殘疾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海浪的經歷讓秦潔深思。前不久,秦潔協調對接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對耀州區殘疾、單親等家庭困難學生進行專項資助,通過資格審查后,包括雷可軒在內的當地3名學生獲得每人5000元資助。
這兩年,秦潔還堅持用志愿行動傳播新風尚。目前,耀州區實名注冊志愿者21854人,積極開展敬老愛親服務、環境保護、義診上門等活動500余場次。
今年“五一”假期,耀州區石柱鎮馬咀村歐洲風情街區,4臺造型可愛的餐飲機器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掃碼下單,不一會兒,煲仔飯、咖啡、冰激凌就做好了。新穎便捷的點餐體驗成為馬咀游的一個新亮點。
馬咀村是全國文明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好。為把馬咀村打造成耀州區鄉村振興示范村,秦潔與馬咀村黨總支“一班人”共同努力加強村集體產業建設。
經秦潔多方努力,2020年12月8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陜西耀州遠程教學站在石柱鎮馬咀村掛牌,碧桂園與結對幫扶縣基層黨支部書記“同上云黨課”同時開班。耀州區各部門、各鎮辦主要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村黨組織書記等200余人參加培訓。
把老師請進來的同時,秦潔還組織耀州部分鎮村干部走出去,到沿海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開闊眼界。“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有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政治理論素養和綜合管理能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與活力。”
與此同時,在耀州區教育、衛生、農業畜牧等專業人才的培養中,秦潔借助行業協會力量,邀請國內知名教育、衛生等權威專家到耀州進行義務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鄉村醫生、教師、農技師等2000余人。
在秦潔心中,早已把耀州當成了第二個家,并將這濃濃深情化于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