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菜菜”是阿里巴巴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搭建的讓新鮮農產品搭上互聯網快車的新探索。這一模式的出發點在于從產銷兩頭將農戶、農產品和消費者等各環節的信息需求實時串聯起來,通過準確的產銷需求減少農產品供應環節的損耗。
從生產端看,“淘菜菜”依托阿里數字技術和多年搭建的農業基礎設施,建立直供直銷的助農模式,構建“基地-產地倉-銷地倉-加工中心-中心倉-網格倉-小店-消費者”這一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直采直銷全產業鏈路徑。通過更便捷的采購鏈路、更新鮮的農產品、更低的農產品損耗、更響的品牌,促進優質農產品賣出更好價格。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擴大了包括本地企業在內的農貨供應鏈各環節主體的體量并形成協同化,有助于解決傳統農業企業區域化經營和物流專業化程度低導致的農貨跨區域流通少的難題。
從流通和零售端看,這一模式能有效降低農產品銷售時空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損耗,對促進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的轉型升級也有積極作用。在傳統零售模式中,農產品在儲存、流通等環節的分銷流轉過程中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供應鏈冗長、損耗成本高、浪費嚴重。“淘菜菜”通過在上游確定性采購,依據既定的流通鏈路,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新鮮的農產品交付給用戶,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特別是按照系統預測量完成加工和配送,增加了供需匹配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社區電商也有助于“夫妻小店”實現轉型升級,提高其綜合收入。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委發布的《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夫妻小店”的戰略價值。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近660萬的“夫妻小店”作為社區商業的“毛細血管”,承擔全社會近一半的快消品流通,但由于其處于傳統分銷體系的最末端,議價能力普遍較弱,店主收入普遍不高。“淘菜菜”通過資源整合、多模塊支撐和數字化建設,將“夫妻小店”升級為“云菜場”、“多能店”乃至“品牌店”,減少了進貨成本高和庫存積壓的風險,增加了收入,也優化了收入結構。這種模式也有助于通過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和新組織方式帶動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發展,讓社區零售倒逼供應鏈提升,在健康、共贏的生態環境中實現共同成長和共同富裕。
從消費端看,作為社區“一刻鐘便民惠民智慧社區生活圈”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淘菜菜”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促進消費,惠及民生。一是通過整合阿里數字農業、盒馬、大潤發和天貓國際等多種形式的生態資源,豐富了商品池;二是通過以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日常消費水平為基準搭建的平臺商品,形成城鄉同質同價,滿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農村老百姓的需求;三是通過構建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和可溯源系統,完善了生鮮品質管控流程,讓消費者吃得安全用的放心,提升了居民消費品質。
同時需要注意到,市場形勢瞬息萬變,新生的“淘菜菜”任重而道遠,長遠發展需要嚴格管控好產業鏈諸多風險點。一是要警惕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吃得放心用的安全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目前食品安全問題仍不容樂觀。2020年農業農村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檢查生產經營主體321.6萬家次,查處問題2.9萬個。近期一些網紅餐飲品牌也頻頻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翻車”。食品安全事件極易影響消費者信心,一旦受創短期內難以恢復,尤其是在面對新生事物時,消費者本就存有的疑慮會更進一步加劇。因此,除了要在生產端督促生產者行為規范,推進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做好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流程的可追溯管理之外,更要在流通和銷售端嚴格規范操作,恪守食品安全底線,將過硬的產品質量作為品牌發展最重要的支撐。二是要不斷補齊農村快遞物流短板。冷鏈物流連接田間地頭、百姓餐桌,是重要的民生領域。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指出:“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跨季節、跨區域調節農產品供需的能力不足,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較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農村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仍比較薄弱,城鄉間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分布不均,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費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依然存在。由于冷鏈投資大、見效慢,短期內物流行業還難以實現盈利且在農村地區利潤微薄,商家需做好長期建設的準備,穩步推進農村電商和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進和優化農產品供應鏈。三是要密切關注數智時代的新挑戰。后疫情時代生活模式的變化給新零售模式落地應用提供了契機,通過電商平臺推動農貨上行是大勢所趨。雖然“互聯網+”模式的新零售市場潛力巨大,但眾多巨頭入局,市場爭奪異常激烈。在此背景下若要保持長久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更要堅定不移打好“品牌戰”,做好線上、線下和物流相結合,發揮自身優勢,并進一步挖掘創新點。(本文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