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持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區農業農村局、區農服中心引導農戶種植風險低、效益高的農作物,這使得食用菌成為了備受農戶青睞的農作物之一。在張鎮聶莊村西側一處食用菌基地,5棟溫室大棚全部種植了平菇。大棚內,一排排菌棒碼放得整整齊齊,平菇從菌棒兩端冒出頭來,簇擁在一起,鮮嫩肥厚,長勢喜人。記者看到,菌農們正認真地采收著平菇,不一會兒便裝滿了一箱,滿箱的平菇被錯位疊放在冷庫內。據悉,該基地種植食用菌20萬棒,從11月初至春節前后,每天產菇量達1500公斤。
在龍灣屯集體林場,槐樹林下一壟壟的赤松茸迫不及待地鉆出地面。赤松茸又名大球蓋菇、皺環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其傘蓋大,色澤艷麗,肉質細嫩鮮美,頗受市民追捧。連日來,龍灣屯集體林場的工人們忙著采收、裝盒、外運,一派繁忙景象。
龍灣屯集體林場場長尤建華說:“我們林場種植赤松茸約100畝,9月初種植,現在陸續采收,每天采收量在150公斤至250公斤。截至11月下旬,這里將生產出累計5000公斤的優質赤松茸。赤松茸的種植不僅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還豐富了百姓‘菜籃子’。”
順義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人員深入食用菌基地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促進全區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順義區共有200萬棒平菇,分布在張鎮、楊鎮等地,每天采收約5000公斤。赤松茸種植面積約10萬平方米,分布在龍灣屯、李橋、北石槽等鎮,從10月下旬陸續上市,每天能供應500公斤以上。”順義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孔繁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