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育苗基地占地面積120畝,其中一個智能化科技連棟大棚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31個獨棟大棚9600平方米。智能化科技連棟大棚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正在基地了解菜秧銷售情況的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周萍說,它的建成,顛覆了傳統的露地育苗,實現了工廠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把傳統的季節性育苗變為常年性育苗,也為高山蔬菜和反季節蔬菜生產提供了優質的種苗。
走進智能化大棚,棚內整齊安放著一排排的育苗架,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長方型的育苗箱,箱內均勻的圓孔內培育的各類雜交菜秧長勢喜人。
記者注意到,大棚里配備了先進的現代農業設施,啟動控制柜的相關按鈕,送風機通風換氣,保持棚內空氣新鮮;水空調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頂棚上方的保溫棚和遮陽棚根據秧苗生長的需要和光照強度開啟和關閉,既補充光照的不足,又降低強光的幅射,保證正常的光合作用。大棚外安上了生物質鍋爐,在冬春氣溫低的季節,鍋爐產生的熱空氣通過管道供熱提升了棚內的溫度。值得一提的是,培育秧苗的土壤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以有機基質為原料的“人造土”,它的原料由椰糠、腐殖質和復合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配制的土壤既疏松透氣,又營養全面,通過容器栽培,還可以保水保肥。
該基地與重慶市農科院以及西南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由知名育苗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把科研成果優先提供給企業轉化為生產力。在政府支持和專家的指導下,基地順利投入生產,培育的秧苗品質優良,通過訂單銷售到西南地區,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
“今年,西南大學還把華興鎮作為蔬菜育苗栽培研學實訓基地,建立高產高效高質示范片。”基地管理員陶建英說,基地的建設不僅為蔬菜產業提供了優質秧苗保證,同時也通過業主+村集體+農戶的模式,使村集體每年有4萬元的收入,入股農戶除土地保底分紅外,在基地務工,平均日工資在100元左右。
據了解,該基地還將新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恒溫大棚、1000平方米的種苗展示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