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丈天面前被耍了伦理_久热这里只精品99国产6_99_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_看黄漫的软件

免費咨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購>>發布產品>>
熱門分類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頭條
《全國花卉業發展規劃(2022—2035年)》出臺
2023-05-08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 閱讀量:111 評論:0
 5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全國花卉業發展規劃(2022—2035年)》(林生發〔2023〕39號)。
《規劃》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和行業指導性文件為依據,內容包括發展形勢、發展思路、發展戰略、發展布局、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6個部分。
《規劃》提出了推進花卉種業自主創新、完善花卉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強化花卉科技創新驅動、提升花卉質量、加快花卉產業數字化、注重花文化引領、推動花卉消費升級等7個方面的發展戰略,對全國花卉生產和市場進行了布局,明確了強化花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加強花卉種業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現代花卉產業基地建設、完善現代花卉市場網絡建設、優化現代花卉信息化體系、健全花卉標準和質量監督體系、提升花卉職業技能教育質量、培植花卉發展新業態、辦好重要品牌活動、加大花文化普及推廣力度、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11項發展重點。
《規劃》的發布,為貫徹落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供了實施指南。

全國花卉業發展規劃(2022—2035年)

前  言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二O三五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列為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花卉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物質基礎,花卉業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于一體,既是美麗公益事業,又是優勢特色產業。我國植物種質資源豐富,花卉栽培歷史悠久,花文化底蘊深厚,花卉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發達的花卉業、優美的環境是國家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發展花卉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為指導我國花卉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制訂本規劃。

目  錄
第一章發展形勢
一、主要成就
二、機遇與挑戰
第二章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第三章發展戰略
一、推進花卉種業自主創新
二、完善花卉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三、強化花卉科技創新驅動
四、提升花卉質量
五、加快花卉產業數字化
六、注重花文化引領
七、推動花卉消費升級
第四章發展布局
一、生產布局
二、市場布局
第五章發展重點
一、強化花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
二、加強花卉種業創新平臺建設
三、推動現代花卉產業基地建設
四、完善現代花卉市場網絡建設
五、優化現代花卉信息化體系
六、健全花卉標準和質量監督體系
七、提升花卉職業技能教育質量
八、培植花卉發展新業態
九、辦好重要品牌活動
十、加大花文化普及推廣力度
十一、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完善政策措施
三、強化科技支撐
四、注重人才培養
附錄:名詞解釋

第一章  發展形勢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重要花卉貿易國和花卉消費國,我國花卉業正在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一、主要成就
2021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159萬多公頃,花卉銷售額超過2160億元,花卉進出口貿易額突破7億美元。花卉業在產品供應、生產布局、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花文化弘揚、國際合作等方面躍上新的臺階,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進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產品供應能力大幅提升
2011年以來,我國花卉生產規模持續擴大,花卉產品不斷豐富,市場銷售量與銷售額穩步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初步形成,產業鏈不斷延伸,價值鏈增值明顯。百合、康乃馨、月季、菊花等主要鮮切花產量居世界前列,觀賞苗木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首位,花卉產品供應能力明顯提升。
(二)生產布局不斷優化
經過近10年調整,我國花卉生產格局不斷優化,形成了以云南、廣東、福建、江蘇、海南、遼寧等省為主的鮮切花(含切葉、切枝)產區;以廣東、云南、江蘇、山東、福建等省為主的盆栽植物產區;以浙江、江蘇、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江西等省為主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等省為主的盆景產區;以廣東、湖南、廣西、上海等省(區、市)為主的花卉種苗產區;以甘肅、內蒙古、湖南等省(區)為主的花卉種子產區;以云南、山東、四川、湖南、江蘇等省為主的食藥用花卉產區;以云南、四川、黑龍江等省為主的工業用花卉產區。鮮切花發展勢頭強勁,種植區域不斷擴大,交易額穩步上升;盆栽植物生產規模穩步增長,小型化、精致化、功能化和平價化成為趨勢;綠化觀賞苗木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各地特色花卉得到充分發展。
(三)市場流通體系基本建立
2021年,全國有各類花卉市場3354個。花卉超市、花園中心、花卉租擺服務站不斷涌現,一批集生產、科研、交易、休閑、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花卉市場綜合體開始出現,花卉市場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互聯網+”“智能+”穩步推進,花卉交易流通新業態、新模式及花卉零售和物流創新形式不斷涌現,智慧物流、遠程交易廣為應用。網絡花店、直播帶貨等線上交易催生花卉供應鏈、消費鏈的重構,擴大了花卉消費。網絡花卉交易平臺與大型物流公司更加重視花卉產品保鮮運輸,花卉供應鏈“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花卉保鮮儲存和冷鏈運輸能力不斷提升。
(四)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花卉科研創新不斷深化,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2011年以來,我國花卉科研新技術和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花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建立國家草本花卉資源圃1個,確定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67處,認定花卉苗木產業示范基地2處。建立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花卉改良中心1個。植物新品種授權和專利數量明顯增加,2011—2021年獲得林業和農業植物新品種授權的觀賞植物品種2626個。梅花、茶花、桂花、海棠等一批花卉新品種通過國際登錄,月季、菊花、百合、牡丹、蘭花、荷花等一批名優花卉良種通過國家或省級良種審(認)定。花卉專業技術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明顯增加。花卉標準體系建設持續加強,“十三五”期間制(修)訂花卉國家和行業標準54項。
(五)花文化進一步弘揚
花文化內涵挖掘、傳承創新和宣傳推廣持續推進,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花文化的認識不斷提高,花文化得到繁榮發展。2011年以來,分別在江蘇常州、寧夏銀川、上海崇明舉辦中國花卉博覽會;先后舉辦3屆中國杯插花花藝大賽、3屆中國杯盆景大賽和1屆中國杯組合盆栽大賽等重大花事活動;中國花卉協會分支機構和各地成功舉辦豐富多彩的花卉節慶展會活動;以花店和花藝培訓機構為主的花藝交流和培訓活動廣泛開展;認定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20處,引領花文化繁榮發展;建設了一批花卉主題公園、花卉專類園等,賞花經濟迅速崛起,花旅、苗旅融合成為新時尚。
(六)國際貿易與合作交流不斷加強
我國生產的花卉產品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花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花卉進出口貿易額持續保持增長態勢。我國已成為國際花事活動的主要參與國和重要承辦國。2011年以來,成功舉辦A1類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和A2+B1類(現為B類)的西安、青島、唐山、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以及世界花卉大會、世界花藝大賽等多項重大國際花事活動;成功參展A1類的2012荷蘭芬洛世界園藝博覽會、2016土耳其安塔利亞世界園藝博覽會和2022荷蘭阿爾梅勒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國際主要花卉園藝組織中都有中國花卉代表擔任重要領導職務,10多種栽培植物國際登錄權落戶中國,17家中國花卉企業在國際種植者評選中獲獎。我國花卉領域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花卉已成為美麗和友好的使者,在宣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花卉業的發展,為綠化美化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擴大社會就業,促進居民增收,引導文明消費,釋放內需潛力,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機遇與挑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花卉業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與挑戰都發生了新變化。要認真把握形勢,保持戰略定力,勇于改革創新,善于應對挑戰,科學推進發展。
(一)發展機遇
從全球看,全球花卉種植面積與產值趨于穩定,花卉貿易呈小幅波動式增長態勢,消費需求總體呈現增長態勢。花卉業發達國家的花卉生產、消費處于相對穩定、緩慢增長態勢,花卉生產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依然存在,涌現了一批新興花卉生產國,發展中國家的花卉消費增長不斷加快。歐美花卉發達國家仍掌握著花卉種子、種苗、種球和新品種研發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前端,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將成為花卉發達國家品種、技術、產品、服務轉移和輸出的目的地。一些對我國花卉產品市場依賴性較大的周邊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我國花卉產品的潛在輸出國。中歐班列的開通,為我國拓展國際花卉貿易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全球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們對花卉在提高生活質量,特別是在緩解壓力、愉悅身心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花卉消費需求增長。從國內看,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為花卉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2019—202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三年突破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達4億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花卉消費潛力巨大。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廣泛應用,使花卉消費渠道更加通暢,人們的花卉消費觀念與時俱進,個人和家庭花卉消費快速增長。隨著花卉產業與文化、休閑、旅游、康養、數字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各類經濟組織和社會資本投入花卉產業的積極性提高,為花卉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問題和挑戰
1.花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品種創新亟待加強。花卉種質資源家底不清,保護意識不強,監管不力,破壞和流失嚴重;花卉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不夠,新品種創制不足,主流花卉品種的種子、種苗、種球依然依賴進口,花卉植物品種權保護體制機制尚不健全。
2.科技支撐能力急需提升。科研與生產、市場結合不緊密,花卉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科研人才隊伍不穩定,花卉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力較弱。
3.花卉產品質量有待提高。我國花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標準化體系不健全,生產技術和生產設施設備現代化程度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管理措施落實不夠精準。
4.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花卉市場未列入國土空間規劃,重區域性市場建設,輕社區體驗式、便民花卉銷售場所設立,市場配套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5.花卉信息化建設滯后。花卉產業數字化程度不高,信息采集、數據統計和發布體系、機制不健全,標準不統一,準確性和時效性不夠。
6.花文化的潛力尚待挖掘。花文化系統研究和深度挖掘相對滯后,對花卉業發展的文化支撐和引領作用亟待開發。
7.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偏弱。花卉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花卉企業特別是中小型花卉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第二章  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優化產業結構,做強花卉種植業,發展花卉加工業,提升花卉服務業,繁榮發展花文化,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市場導向,加強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立足新發展階段和自身發展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科學確定花卉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不斷滿足市場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需求;加強政府宏觀指導和引導,強化行業管理,制定扶持政策,完善社會化服務,發揮花卉行業協會“組織、協調、引導、服務”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二)堅持規模適度,提升質量效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持適度規模,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的前提下,防止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注重提質增效,注重花卉輕簡化、省力化和智慧化生產,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實施品牌戰略,培育特色名優產品。加強質量管理,強化質量監督,推行標準化生產,促進產品質量效益提升。
(三)堅持科技興花,強化自主創新強化科技創新對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立足花卉自主創新,提高花卉產業核心競爭力。發揮好重點科研院校和大型花卉企業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加強科技攻關,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加強花卉種質資源保護,依法依規科學開發利用,著力推進花卉新品種研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花卉品種。加強花卉知識產權保護,提高花卉種子、種苗、種球國產化生產能力。加強花卉科研生產人才培養,加快花卉業科研成果轉化,構建現代花卉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全面提高花卉科技含量。
(四)堅持合理布局,優化產業結構立足花卉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條件,優化花卉產業結構,調整花卉產業布局。注重挖潛力、補短板、強弱項,聚焦重點花卉產品、技術和業態,努力延伸花卉產業鏈,積極培育花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構建戰略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創新迭代活躍、質量高效益好、區域協調發展的現代花卉產業體系。
(五)堅持擴大內需,開拓“兩個”市場立足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依托國內強大花卉消費市場,貫通花卉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完善消費服務體系,提高花卉產品供給能力,積極創造、擴大和引導花卉消費,健全花卉市場供應鏈,降低花卉交易成本;努力拓展國際市場,不斷推動中國花卉走向世界。
(六)堅持文化引領,提升發展品質深入挖掘花文化底蘊和內涵,傳承弘揚、創新發展中國優秀傳統花文化;吸收世界優秀花文化成果,提高我國花文化藝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培養大眾種花、養花、用花、愛花、賞花習慣和花文化審美修養,將花卉產業與文旅、休閑、康養等相結合,推動花卉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花文化產業鏈,提供多樣化產品和服務,提升花卉業可持續發展軟實力。

三、發展目標
錨定我國花卉業現代化發展目標,綜合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我國花卉業發展條件,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明確我國花卉業“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
(一)“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
到2025年,花卉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國花卉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種業創新體系基本建立,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升,主要商品花卉品種種子(種苗、種球)國產化水平不斷提高。花卉生產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花卉多種功能有效拓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花卉消費意愿顯著提高。花卉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流通渠道更加順暢,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初步形成。花卉信息化支撐體系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社會化服務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花文化得到充分挖掘和弘揚,人民對花卉的需求日益多樣化。

表1“十四五”時期花卉業發展主要指標
表1“十四五”時期花卉業發展主要指標
(二)2035年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我國花卉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基本完備,植物遺傳資源多樣性保護與合理利用能力明顯提高,主要商品花卉品種和種子(種苗、種球)國產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產布局顯著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日趨完善,數字花卉體系基本建成,標準體系健全完善,社會化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花文化繁榮發展,基本實現花卉業現代化。我國花卉種植面積保持基本穩定,設施栽培比率達到20%;主要花卉自育品種市場占有率達到25%;花卉交易與物流網絡體系健全;二三產業產值占花卉總產值的比重顯著增加,力爭年銷售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群眾的花卉欣賞意愿和消費水平顯著提高,花卉給人民帶來的幸福感顯著增強,我國在世界花卉領域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高,基本建成花卉強國。

第三章  發展戰略

一、推進花卉種業自主創新
充分發揮我國花卉種質資源優勢,圍繞我國傳統名花、特色花卉和新優花卉、大宗切花、高檔盆栽植物、花壇花境常用景觀花卉、主要花灌木、重要草花和草坪地被植物,深入推進種業自主創新,開展花卉育種的“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建立集花卉種質資源保護、種質創新、良種繁育、新品種推廣、品種權保護于一體的現代花卉種業創新體系。重點突破種業創新關鍵技術,提升我國主要商品花卉品種和種子(種苗、種球)國產化水平。大力推廣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市場轉化率和國際影響力,逐步實現國產新品種與國際新品種的對等交流和花卉新品種知識產權的國際貿易平衡。通過種業創新提升我國花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保障花卉產業基礎的穩固與安全。
(一)整合國內科研資源,完善品種創新機制推動構建以常規技術與高新技術、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國家級與省(區、市)級科研教學機構相結合的花卉新品種選育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建立以大型花卉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花卉種業聯合體;建立合理的國家花卉品種創新項目與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利益聯動機制,保護和激勵創新積極性,促進自育花卉良種及時轉化為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夯實種業發展基礎持續提升我國花卉種質資源的保護與科學利用水平。重點加強我國傳統名花、珍稀瀕危花卉、特色花卉和新優花卉、潛在利用價值花卉、引進優良花卉等花卉種質資源的保護、收集、保存和利用;在做好植物引進風險評估和確保生物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外新優奇特觀賞植物品種與種質資源;深化花卉種質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資源家底。推動建立國家和地方分級保護、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花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和保護機制。
(三)強化制種技術研發,提升種業科技水平以國際競爭壓力較大的主要鮮切花、盆栽植物、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和草坪草等為重點,聚焦花卉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集聚科研機構和企業力量協同攻關。加強花卉制種工程技術研發,重點包括育種技術創新、品種創制、良種高效繁育、優質種子(種苗、種球)生產和采后加工、貯藏、流通、質量檢測等,不斷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花卉新品種;開發花卉良種高質量種子種苗生產技術,重點包括標準化花卉良種(種子、種苗、種球)產業化快繁技術、基質容器苗生產技術、智能化商品苗木生產技術,采后處理與冷鏈保鮮流通技術,以及質量檢測技術等。充分汲取相關領域的現代科技成果,積極推進花卉種子(種苗、種球)產業的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二、完善花卉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系統思維和科學方法,著力解決花卉產業鏈供應鏈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暢通花卉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促進花卉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有效銜接和高效運轉,加快發展現代花卉產業體系。
(一)鍛造花卉產業鏈供應鏈長板
大力支持花卉種業發展,壯大花卉產業發展根基。提高鮮切花、盆栽植物、功能性花卉在產業鏈中的比重,滿足家庭園藝需求。推動中國傳統名花、盆景等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提升中國傳統花卉產品國際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發展功能花卉與精深加工,延長花卉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融合一二三產業,促進花卉與相關產業有機融合。立足我國花卉種質資源、產業規模和消費市場優勢,瞄準花卉產業鏈供應鏈的諸多“斷點”“堵點”“痛點”問題,以花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花卉種業、設施設備、精深加工、市場流通等花卉產業鏈中的短板為重點,持續推進花卉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建設,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打通花卉產業鏈各個環節,全面提升我國花卉產業鏈供應鏈水平。
(二)培育花卉新產業新業態
深度挖掘花卉蘊藏的生態修復、觀光旅游、休閑養生、醫藥保健、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價值,積極培育花卉新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花卉精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積極推進花卉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鼓勵將花卉苗圃、花卉基地、花卉市場、花園中心等融入大旅游產業中,促進花卉休閑、旅游、康養等新興產業發展。建設一批以花卉為主題的特色公園、景觀田園、觀賞莊園、康養基地等,賦予其更多的休閑、旅游、康養功能;利用多種花卉的科學組合,建設花卉生產與觀賞有機結合的花卉景觀,促進觀光旅游。
(三)創新現代花卉交易模式
優化全國性和區域性花卉交易市場布局,建立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市場體系。推動在大都市和大城市群建立規模適度的花卉批發市場,在社區設立花卉銷售場所,形成高效的花卉市場網絡;探索創新交易新模式,推動大宗花卉產品和花卉精品的現場拍賣、網上交易等現代交易模式,促進花卉產品的高效率、低成本、低損耗和智慧化公平交易,保障交易雙方權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進花卉生產、采收、保鮮、包裝、標識、檢疫、通關、運輸、結算等環節無縫對接聯通,逐步實現一站式高效率服務,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風險。
(四)完善現代花卉營銷網絡
以大都市和大城市群為重點,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建設中融入花卉元素,提高花卉精準營銷水平。鼓勵發展花卉專賣店、品牌連鎖店、大型日常購物商超、花卉租擺服務站、花卉園藝超市、花卉產品展銷中心、花卉工藝坊等新模式,促進花卉營銷手段的多樣。鼓勵城鄉公園設立固定花卉銷售場所或節假日臨時花卉銷售點,滿足人民購花需求。
(五)優化花卉物流配送網絡
構建現代花卉冷鏈物流體系和花卉商品配送網絡,形成數字化、智能化的花卉物流配送新格局,推進網絡平臺花卉交易與倉儲物流的有效銜接,大力提升花卉物流技術和效益,減少物流損耗。全面推進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和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完善花卉冷鏈流通基礎設施,健全花卉物流體系,促進花卉產品安全、便捷、無損傷的高效流通,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三、強化花卉科技創新驅動
堅持面向世界花卉科技前沿,面向我國花卉產業主戰場,把花卉科技創新擺在花卉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花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花卉業創新體系,破解花卉產業科技難題,打造花卉業現代化發展新優勢。
(一)加強花卉科研創新
加強花卉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推進花卉育種、生產、采后處理、貯藏、包裝、運輸、檢測和花卉產品加工全產業鏈關鍵技術與設備創新。鞏固提升現有栽培、繁殖、育種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實現數字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生產模式,解決花卉種業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花卉科技創新項目。
(二)鼓勵企業科技創新
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花卉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支持重點企業牽頭組建花卉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花卉科技項目。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花卉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三)突出合作協同創新
堅持產業問題導向與研究目標導向相結合的科研投資和立項原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花卉科研項目;積極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資源共享和團隊合作建設,推動建立長期穩定、高效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模式,逐步建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農技推廣機構和花卉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廣泛參與的結構多元、層次分明、分工協作、共享高效的花卉科技創新和應用推廣體系。
(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深入推進花卉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獎勵項目。加強花卉知識產權保護,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加大花卉研發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花卉科普工作,促進科技開放合作。

四、提升花卉質量
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導向,以企業為質量提升主體,以創新為根本途徑,不斷改善提升花卉品質和服務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花卉消費需求。
(一)優化花卉產業結構
拓展花卉產業功能,重點圍繞鮮切花、高檔盆栽植物、園林植物、花壇花境等市場需求量大、國際貿易活躍的產品,重點布局和創建一批現代花卉產業集群。積極培育有特色的區域性產業集聚模式,引導建設高水平的世界級花卉產業集聚區。鼓勵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發展省級花卉產業園區,建設多樣化花卉文化體驗園。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投入花卉生產經營,帶動花卉產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不斷促進花卉產業升級。
(二)加大優質產品供給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突出花卉產品質量核心地位。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強化花卉生產全過程質量管理。鼓勵企業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制定更高的企業標準,完善規范生產技術規程,大力推行花卉標準化、規范化、輕簡化和智慧化生產。積極推進花卉化肥農藥減量化生產,減少農藥、抗生素、激素類藥物和化肥使用,培育優質高效安全花卉產品。大力發展花卉產品藝術加工、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花藝作品、花卉旅游產品、花文化產品的供給比重。
(三)加強質量監督管理
建立健全以質量為核心的生產、采后、包裝、貯藏、運輸等花卉標準化體系,促進花卉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支持行業協會制定團體標準,鼓勵在花卉新領域、新業態中形成新標準,推動花卉產品標準由生產型向消費型、服務型拓展;加強質量檢驗檢測能力建設,積極開展與花卉發達國家在產品質量認證與環保認證方面的合作,加快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花卉質量認證體系;推進花卉環保和綠色等可持續發展相關認證;加強花卉標準宣傳貫徹,強化標準執行和行業質量監管,完善花卉質量控制體系,加強質量檢驗檢測,加大花卉交易監管力度,全面提升花卉產品質量和花卉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
(四)推進花卉品牌創建
加強花卉品牌打造,提升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推動企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高端定制,推動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變、向中高端邁進。鼓勵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爭創馳(著)名商標、申請地理產品標志,加強花卉產品的包裝、品牌、形象設計,弘揚品牌文化,加大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創建力度,利用政府和社會力量宣傳、推廣、維護品牌,懲治品牌侵權行為,塑造“中國花卉”優質品牌形象,以民族花卉品牌的軟實力,助推我國花卉業高質量發展。

五、加快花卉產業數字化賦能
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優勢,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花卉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花卉產業轉型升級,催生花卉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激活花卉業發展新引擎。建立和完善現代花卉信息技術管理平臺,深化細化信息技術設備與數字技術在花卉產業各領域與各環節的應用,大力發展數字花卉和智慧花卉,提升我國現代花卉產業信息化水平。
(一)健全現代花卉產業統計制度
貫徹執行國家統計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根據全國花卉產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全國花卉行業信息統計管理制度;開展花卉信息統計理論和方法研究,建立科學的花卉產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充分發揮各級花卉行業組織和核心會員企業的作用,積極推動花卉市場行情統計分析,及時發布花卉行情信息。加強數字化建設,強化信息服務功能,構建以花卉行業組織為主導、會員單位為主要信息源的全國性花卉市場行情信息共享機制,提高全行業花卉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實用性和權威性。
(二)搭建現代花卉產業信息平臺
加快搭建覆蓋全行業的花卉產業信息平臺,重點收集與發布全國花卉產業信息;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信息共享,收集、整理、分析國際花卉信息。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和運行,逐步實現對全國主要花卉產品和重點花卉市場的監測、引導、預測、預警。深化細化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在花卉產業各領域與各環節的應用,通過深化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的應用和信息平臺的賦能,推動花卉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
(三)構建現代花卉產業互聯網
鼓勵構建多層聯動的花卉產業互聯網平臺,為中小微花卉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通過構建數字化產業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鏈路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以數據供應鏈引領物資鏈,促進產業鏈高效協同,創新商業模式,實現貿易線上化、產品品牌化、服務平臺化發展,對花卉產業中的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不斷重塑和改造,形成安全、高效、共享、共贏的花卉產業互聯網生態。

六、注重花文化引領
深入挖掘我國花文化內涵,主動吸收世界優秀花文化成果,促進花文化融合再創新;大力弘揚中國傳統優秀花文化,增強花文化自信,不斷提高我國花文化軟實力;廣泛宣傳普及花文化,以優秀花文化的精神力量引導花卉供給與消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加強花文化研究創新
系統研究我國傳統花文化,深入挖掘傳統名花的人格化寓意和思想內涵,并賦予其時代精神;加快花文化數字化,建設花文化大數據體系,用數字技術促進花文化創作、傳播與接受方式的創新,激發廣大民眾的創新創造能力。將花文化融入生態文化、和諧文化、節慶文化、忠孝文化、康養文化之中,增強花卉應用和體驗能力,不斷提高我國花文化包容力、花卉藝術水平和花文化創新能力。
(二)加大花文化宣傳力度
開發以花卉為主題的書畫、影視、音樂等產品,豐富花卉科普教育和自然教育形式,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花文化推廣品牌活動。依托植物園、公園綠地等公共資源,發揮花文化宣傳、科普和教育等功能。突出花元素,豐富花文化內涵,建設花文化宣傳普及教育基地。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增加花文化展示,促進花文化教育、普及、交流、體驗與創新。
(三)豐富花文化主題活動
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民俗和傳統節日的花文化內涵,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花文化;重點辦好中國花卉博覽會、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等重大活動,推動國內外優秀花文化的融合、創新與發展;支持各地區和各專業機構舉辦各具特色的花市、花會、花節等專業活動。增強各類花事活動的文化性、藝術性、大眾性、趣味性,大力普及花卉知識,讓大眾走進花卉活動,體驗中華優秀花文化的獨特魅力,陶冶人們精神品格,積極引導花卉消費,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四)推進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
堅持以花文化引領花卉生產和促進花卉消費。將花文化貫穿花卉生產全過程,努力培養花卉生產企業的花文化自覺。挖掘花卉歷史、花卉典籍、花卉地理標識和民俗節慶等花文化。促進花卉與山水林田湖草沙景觀及其地理風貌的融合,發展各具特色的花鄉、花村、花道、花街、花市、花藝體驗等。鼓勵倡導花卉企業利用花卉資源大力發展旅游、鑒賞、休閑、養生等形式多樣的花文化體驗,推動休閑生活與傳統優秀花文化融合發展。積極營造大眾愛花、養花、賞花的良好氛圍,培養綠色生活新風尚,推動花文化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努力提升全民花文化水平。

七、推動花卉消費升級
堅持擴大內需,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揮需求引領作用,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遵循消費規律,引導居民擴大花卉消費。順應消費升級和居民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大趨勢,加快培育新的花卉需求增長點,全面促進花卉消費。
(一)促進供需動態平衡
依托國內重點花卉消費市場,優化產業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潛在消費需求。完善花卉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花卉商品服務流通體制機制,降低花卉交易和運輸成本。充分依托我國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數字化發展優勢,大力發展花卉電商、直播帶貨等營銷新模式,促進花卉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二)培育新的需求增長點
大力宣傳花卉在綠化美化環境和人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城鄉建設項目和大型活動用花需求,擴大公共環境建設的花卉應用;加速社區園藝中心建設,推行社區園藝師制度,鼓勵居民充分利用庭院、屋頂、檐口、露臺、陽臺、窗臺等空間載體種花養花,加強花卉園藝活動的大眾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提升花卉體驗的愉悅性,培養良好的花卉園藝消費習慣。
(三)加強國際貿易合作
發揮中國在國際花卉園藝組織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我國大市場、國際栽培植物登錄權威和優秀花卉企業優勢,推進花卉國際貿易創新發展,不斷提升我國花卉貿易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內市場潛力優勢,加強同國際優秀花卉企業合作,吸引國外人才、資本、品種、技術等要素進入國內市場。鼓勵引進國外花卉新品種,進口高質量花卉產品,帶動國內花卉品種創新和質量提升。充分吸收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創新理念,促進國內花卉產業換檔升級。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契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合作,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積極拓展國外市場,促進花卉進出口。

第四章  發展布局

一、生產布局
根據我國自然氣候特點、花卉產業發展基礎和市場需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合理明確花卉生產布局。對于具備較好產業基礎的花卉種類,配備可控設施設備進行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在市場經濟發達、民營資本雄厚的區域,重點發展智能化設施設備工廠化生產,帶動周邊形成現代化花卉產業集聚區。
(一)區域布局
1.華北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區、市)。該區域經濟較發達,科技創新能力強,人才優勢明顯,有較為完善的花卉生產設施,花卉產業規模優勢明顯。
重點發展紅掌、蝴蝶蘭、竹芋、月季、菊花、觀賞鳳梨、仙客來、一品紅等盆栽植物;鼓勵發展國槐、刺槐、榆樹、玉蘭、月季、丁香、連翹、榆葉梅等鄉土綠化觀賞苗木和觀賞蕨類植物,菊花、百合、彩色馬蹄蓮等出口型切花,菊花、玫瑰、金針花、油用牡丹、萬壽菊、百里香、射干、辛夷、山茱萸、金銀花、金蓮花等食用、藥用與工業用花卉,麥稈菊、補血草、萬壽菊、一串紅等花卉制種,開展野生宿根花卉資源開發,加強耐寒宿根花卉培育與應用。
2.東北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該區域經濟發展平穩,生態環境良好,花卉特色鮮明,君子蘭等有較高知名度。
重點發展君子蘭等特色盆花,唐菖蒲、百合、彩色馬蹄蓮等花卉種球和切花;鼓勵發展萬壽菊等工業用花卉,開發利用宿根性野生花卉資源,開展抗寒宿根花卉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進一步鞏固發展長春君子蘭、凌源百合等地域特色花卉。
3.華東華中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10個省(市)。該區域市場經濟發達,民營資本雄厚,花卉產業基礎良好,特色花卉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是我國花卉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重點發展牡丹、芍藥等特色花卉,香樟、桂花、茶花、梅花、蠟梅、玉蘭、櫻花、紅花檵木、桃花、月季、杜鵑、海棠等綠化觀賞苗木,中國蘭花、熱帶蘭、觀賞鳳梨等高檔盆栽植物;菊花、百合、非洲菊、香石竹、楊桐等切花切枝;鐵皮石斛、杭白菊、玫瑰等食用、藥用和工業用花卉。鼓勵發展五針松、羅漢松、黃楊、雀梅等盆景和造型苗木,金邊瑞香、觀賞竹和蕨類等特色植物,石蒜、香石竹等花卉種球種苗。培育發展荷花、睡蓮等水生花卉植物。進一步鞏固發展菏澤牡丹、平陰玫瑰、金華茶花、井岡山杜鵑、如皋盆景、漳州水仙、南陽月季、洛陽牡丹、開封菊花、鄢陵蠟梅、咸寧桂花等地域特色花卉。
4.華南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個省(區)。該區域經濟較發達,生態環境良好,花卉生產經營水平較高,市場營銷能力強,對外商貿往來頻繁,花卉產業競爭優勢較強。
重點發展天南星科、竹芋科、龍舌蘭科等觀葉植物,中國蘭花、紅掌、觀賞鳳梨等高檔盆栽植物,棕櫚科等熱帶亞熱帶綠化觀賞苗木,小葉榕、異葉南洋杉、蘇鐵等出口盆景;鼓勵發展菊花、百合、散尾葵、富貴竹等切花切葉切枝,以及熱帶蘭花、觀賞蕨類等。進一步鞏固發展、廣州紅掌、中山菊花、橫州茉莉花等地域特色花卉。
5.西南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重慶、四川(不包括西部高原區)、貴州、云南4個省(市)。該區域自然資源豐富,氣候類型多樣,花卉產業基礎較好,優勢產品在國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引領全國切花產業的發展。
重點發展月季、香石竹、百合、非洲菊、菊花、洋桔梗、滿天星等鮮切花,紅掌、大花蕙蘭、觀賞鳳梨、杜鵑等優質盆花,萬壽菊、食用玫瑰等藥食加工花卉,銀杏、桂花、紅楓、楓香、楨楠、海棠類等綠化觀賞苗木,金彈子、梅花、羅漢松、紫薇等特色盆景和植物編藝;鼓勵發展花卉種子(種苗、種球),開發利用杜鵑花、茶花和中國蘭花等野生花卉新品種資源。進一步鞏固發展大理茶花、北碚蠟梅、黔西南蘭花等地域特色花卉。
6.西北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陜西、甘肅、寧夏、新疆4個省(區)。該區域幅員遼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種質資源種類多,尤其是甘肅河西走廊光熱資源豐富、自然隔離條件好,病蟲危害少,具有花卉制種優勢。
重點發展牡丹、芍藥、百合、大麗花、三色堇等花卉種子(種苗、種球);鼓勵發展郁金香、唐菖蒲、百合、月季等切花,紅瑞木、丁香、榆葉梅等綠化觀賞苗木,玫瑰、薰衣草等食用、藥用與工業用花卉。進一步鞏固發展臨夏牡丹、臨洮牡丹、苦水玫瑰、蘭州百合、新疆薰衣草等地域特色花卉。
7.青藏高原花卉產業區
本區域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高原區。該區域高山花卉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重點發展百合、唐菖蒲、郁金香、玫瑰等種球與切花,高山杜鵑、報春花、牡丹、薔薇、栒子和龍膽花等高山花卉,鳶尾、睡蓮等水生花卉;鼓勵發展繡球花、大百合花等盆花,雪蓮花等藥用花卉。
(二)產品類型布局
1.鮮切花
以華東、華南、西南地區為鮮切花生產核心區。該區域鮮切花生產經營水平、生產環境、市場營銷能力、對外商貿往來頻度、產業競爭優勢等在全國均具有明顯優勢,產品向內供應全國,向外輻射東南亞、北非、中南歐,并輻射帶動全國各地區切花產業的發展。
重點發展月季、菊花、芍藥、百合、香石竹、非洲菊、洋桔梗、紅掌、馬蹄蓮等大宗切花,以及鶴望蘭、文心蘭、石斛蘭、赫蕉、姜花、富貴竹、散尾葵等熱帶亞熱帶切花切枝切葉,繡球花、帝王花、針墊花、班克木、澳蠟花、薰衣草等新興切花。
其他地區利用當地獨特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合理規劃,鮮切花生產以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為主,在一定程度上輻射周邊地區,與華東、華南、西南地區鮮切花生產周期錯季上市。
2.盆栽植物
以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四川、云南等省為盆栽植物生產核心區。該區域盆栽植物產業基礎良好、特色產品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市場經濟發達、民營資本雄厚。
重點發展大花蕙蘭、蝴蝶蘭、觀賞鳳梨、紅掌、杜鵑花、中國蘭花等高檔盆花,仙客來、菊花、長壽花等常規盆花,一串紅、矮牽牛、天竺葵等花壇花卉,以及迷你月季、天南星科、竹芋科、龍舌蘭科等觀花、觀葉植物及多漿多肉植物。積極培育茵芋、鐵筷子、鐵線蓮等新型盆栽花卉。
北京、內蒙古、遼寧、上海、海南、四川等其他省(區、市),根據本地區盆栽植物產業基礎,發展蝴蝶蘭、君子蘭、仙客來、一品紅、杜鵑花、金錢樹、棕櫚科植物、蕨類、人參榕等盆栽花卉及觀葉植物,與核心產區省份形成優勢互補,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3.觀賞苗木
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為觀賞苗木生產核心區。該區域觀賞苗木產業基礎良好,特色優勢明顯,產品輻射全國多個省份。
重點圍繞已形成的花木重點產區和交易市場,加快建成觀賞苗木產業聚集區,形成一批觀賞苗木引種、繁育、生產、栽培養護等標準化示范基地。
4.種子、種苗、種球
華北和東北地區以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等省(區、市)為主,重點發展一串紅、三色堇、矮牽牛、四季海棠、萬壽菊等節慶用花壇花卉制種,綠化用月季、菊花種苗,切花用百合、唐菖蒲、彩色馬蹄蓮種球,麥稈菊、補血草等干花原料植物種子。
華東地區以上海、江蘇和浙江等省(市)為主,重點發展中國蘭花、香石竹、菊花、非洲菊、紅掌、觀賞鳳梨等花卉種苗,綠化用月季、杜鵑、茶花等種苗。
華中地區以湖北省為主,鼓勵發展一串紅、矮牽牛、三色堇等節慶用花壇花卉種子。
華東地區南部和華南地區以福建、廣東等省為主,重點發展蝴蝶蘭、雜交蘭(小花型大花蕙蘭)、觀賞鳳梨、中國蘭花、紅掌、白掌、粗肋草、竹芋、豬籠草等花卉種苗。
西南地區以云南省為主,重點發展菊花、香石竹、月季、非洲菊、百合、火鶴花等切花種苗(種球)。
西北地區以甘肅、新疆等省(區)為主,重點發展仙客來、三色堇、孔雀草等花卉制種和大麗花、百合、郁金香種球生產等種苗,開展反季節生產。
5.盆景
鼓勵特色、傳統盆景產區繼續做大做強盆景產業。各地在傳承本地傳統盆景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加強交流互鑒。鼓勵選育適合造型的盆景植物,研發微型、迷你型盆景和果樹盆景等特色新盆景。
6.功能性花卉
鼓勵探索食用花卉、藥用花卉、康養保健花卉、精油色素等工業提取花卉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和技術研發。根據各區域花卉產業發展的特色和成熟度,開發和發展菊花、金銀花、玫瑰、茉莉花、萬壽菊、牡丹、芍藥、杜鵑、鐵皮石斛、石蒜、百合、郁金香、薰衣草等茶用、藥用、精油、色素、食用、芳香等多功能花卉的生產,對茶用、食用花卉進行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品質評價。

二、市場布局
在花卉主產地和主銷地,根據花卉生產能力、消費需求分布及物流運輸效率,對現有較為成熟的花卉市場進行升級,建設一批全國重點花卉市場。鼓勵各地建立功能多樣的省、市、縣級花卉市場,形成功能互補、便民利民的多層級花卉市場網絡體系,實行分類指導、分類管理,促進花卉供應鏈的高效運行。
(一)全國重點花卉市場
1.主產地市場
依托江蘇省常州市和南通市、浙江省金華市、福建省漳州市、山東省濰坊市、河南省許昌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等花卉主產地的現有花卉市場,建設一批全國重點花卉市場。
2.主銷地市場
依托北京市、遼寧省沈陽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鄭州市、湖北省武漢市、廣東省廣州市、重慶市、四川省成都市、陜西省西安市等主要花卉消費城市現有花卉市場,建設一批全國重點花卉市場。
(二)省、市、縣級花卉市場
以全國重點花卉市場為輻射中心,結合各地花卉生產與消費實際,積極鼓勵各省(區、市)利用現有花卉市場資源,建設集批發和零售于一體的省、市、縣級花卉綜合交易市場,有條件的鄉鎮、社區發展花園中心或零售花卉市場,體現區域特色,積極推進,穩步發展,逐步完善,不斷滿足本地及周邊地區的花卉產品交易和人民群眾的花卉消費需求。

第五章  發展重點

一、強化花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
開展花卉種質資源普查,摸清我國特色原產花卉和珍稀瀕危花卉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狀況、開發利用及保護狀況。建立健全花卉種質資源檔案,探索建立花卉種質資源DNA分子指紋圖譜庫、特征庫和種質資源數據平臺,為收集保存和合理利用花卉種質資源奠定堅實基礎。
對我國原產花卉、傳統名花、珍稀瀕危花卉、特有花卉,在自然資源分布集中且遺傳多樣性較高、遺傳基礎較好有一定規模的居群區域,劃定保護范圍和保護對象,實行原地保護;對具有潛在利用價值和引進的優良花卉等種質資源,依托各地花卉科研院所和企業,重點進行異地保存。按照核心庫、區域分庫和特色庫的體系,推進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圃)建設;在自然資源豐富、條件具備的省份,鼓勵建設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對特有花卉種質資源進行重點保存。

二、加強花卉種業創新平臺建設
依托現有花卉種業創新資源,加強花卉重點實驗室建設,搭建花卉育種技術平臺,組織全國花卉科研力量開展理論和技術原始創新,重點開展不同氣候帶主要花卉種類的種業創新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以及花卉觀賞性狀形成機制研究、花卉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及其應用技術研發、重要商品花卉的優良品種選育、傳統名花品種保護與改良、鄉土花卉選優、名優新特花卉品種引種選育,解決花卉種業創新的重大技術理論問題。
依托現有花卉研發機構和花卉龍頭企業,采取“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暢銷花卉種類的資源利用、品種培育、規模化生產和流通等方面關鍵性問題研究,解決花卉種子、種苗、種球生產和流通的關鍵技術問題。以選擇育種、雜交育種為基礎,以航天育種、誘變育種、倍性育種、基因編輯、轉基因等高新技術為輔,構建傳統方法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復合育種體系,聚合有利性狀基因,提高育種效率,不斷推出花卉新品種。

三、推動現代花卉產業基地建設
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花卉產業園區;引導建設一批有特色、差異化區域性產業集群,重點打造一批水平高、影響力大、輻射能力強的花卉產業集聚區。
在適宜制種的區域,依托國家級、省級花卉產業園區和重點花卉企業,統籌建設一批花卉種子種苗種球繁育生產基地,擴大省力化設施栽培和智能化植物工廠生產規模,加快形成自主品種繁育生產體系,提升繁育生產能力,降低對國外花卉品種、種苗的依賴。
培植建設一批管理水平高、科技支撐能力強、產品質量優、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花卉標準化生產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推進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智能化,開展花卉生產全過程質量監督和環境友好認證;加強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的管理,大力推廣綠色、安全生產模式。
加快推進我國花卉品牌建設,建立區域性和專業性品牌花卉生產體系,擴大品牌花卉生產規模和供應能力。重點建設一批月季、牡丹、蘭花、茶花、杜鵑、梅花等中國特色花卉及花壇花境和城鄉景觀用花卉生產基地,推動中國傳統名貴花卉產業發展。培育一批花卉龍頭企業,增強我國花卉綜合競爭力。

四、完善現代花卉市場網絡建設
根據市場營銷需求和花卉產業分布特點,分別在花卉主產區和大型花卉消費城市,培育一批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加強市場信息實時發布和數據資源共享,加強市場監管,強化質量標準,實現互聯互通。各省(區、市)依據消費需求和產品特色,在一些重點城市建設發展集批發、零售、組貨、精準配送、售后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花卉交易市場,滿足本地及周邊地區的花卉交易和花卉消費的需求;依托各地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產品定位、服務方式和經營模式差異化、體驗型的花卉市場,建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區域性花卉市場。結合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建設各類小型花園中心、花店和銷售點,形成花卉交易網絡。

表2主產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一覽表 
表2主產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一覽表-1
表2主產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一覽表-2
 
表3主銷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一覽表
表3主銷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一覽表-1

表3主銷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一覽表-2


五、優化現代花卉信息化體系
完善花卉產業數據統計體系,優化細化統計類別,開發線上報送數據軟件,健全數據報送體系,完善數據報送制度,提升統計數據質量。
建立現代花卉產業信息平臺和主要花卉產品數據庫,推動實現花卉企業(單位)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協同發展。規范花卉生產、加工、檢測、物流、營銷和消費應用等信息采集,及時發布花卉重點產區和消費市場信息,提供花卉種源、生產、營銷、物流、科技和花文化等信息實時查詢功能。
推進花卉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重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提升花卉生產智能化水平,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產銷一體化高效管理。推動實行從分級、包裝、保鮮、冷藏、運輸到配送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建立可追溯機制。依托現有大型互聯網交易平臺,或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產業發達地區建設新的互聯網平臺,打造有影響力、有特色現代花卉電子交易平臺,建設高效花卉物流信息平臺,加速線上服務和線下體驗深度融合,促進新零售、新業態與新模式發展。

六、健全花卉標準和質量監督體系
完善全國主要花卉標準體系,推進花卉標準升級,推動中國花卉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制定花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花卉生產、流通、消費、產品等領域標準。加強花卉產品質檢中心和監測機構建設與管理;健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提高質檢與監測機構管理人員素質,保證監督管理工作質量;推動建設各類花卉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七、提升花卉職業技能教育質量
在現有花卉職業技能工種基礎上,根據花卉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需要,調整和增設職業崗位或工種,完善并形成多層級的職業崗位標準、培訓考核制度和使用激勵政策。依托現有花卉相關教育機構和專業培訓機構,逐步建立全國花卉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體系,建立一批花卉培訓中心,加強培訓機構師資隊伍和實操訓練條件建設,規范培訓行為,提升培訓效果,培養高水平花卉職業技能人才。
根據產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制(修)訂一批花卉相關職業(工種)的職業標準,完善培訓大綱,更新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力爭把重要花卉相關職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職業教育“1+X”(畢業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范疇。鼓勵開展各類花卉職業技能競賽,搭建技術技能交流平臺,發揮競賽導向作用,以賽促練、以賽提能,大力培養工匠型技能人才隊伍。

八、培植花卉發展新業態
充分拓展花卉產業生態涵養、休閑體驗功能,綜合利用花卉產業資源,重點發展一批主題鮮明的特色基地、主題公園、特色小鎮、園藝中心、康養基地等新型花卉綜合體,實現花卉產業從單一種植向旅游、康養、深加工等領域拓展,促進花卉旅游、休閑觀光與健康養生的融合發展;充分挖掘花卉的食用、藥用價值,開發牡丹、菊花、百合、玫瑰、蘭花、荷花等花卉食品、保健品、精油衍生品。引進和研發花卉精深加工設施設備,提升加工產品質量,提升花卉附加值,促進單一花卉種植向種植與加工復合型產業轉型發展。

九、辦好重要品牌活動
鞏固和培育一批具有鮮明中國花文化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花卉展會、花藝比賽、花園展覽等品牌活動。舉辦好2024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B類)和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等重要國際花卉展會,組織申辦202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A1類),搭建國際交流平臺,促進國際合作;辦好中國花卉博覽會,開展全國性花卉專業展會活動,展示花卉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弘揚花文化,引導消費具有中國特色的花卉品種與產品;鼓勵各省(區、市)組織舉辦各類省級花卉展銷會。

十、加大花文化普及推廣力度
重點挖掘花卉詩詞歌賦、書法、繪畫、戲曲等,研究花卉栽培與應用的古籍和史料,探討建筑、雕刻、雕塑、用具、服飾中的花文化元素,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插花、盆景和植物造型等花卉藝術。推進花卉園藝進社區、進學校和進家庭,普及花卉園藝知識,提高居民園藝綜合素養和技藝水平,舉辦花卉講座、培訓、比賽、展覽等喜聞樂見的花文化社區活動。
持續推進花文化基地建設,利用城市公園、植物園、體育館、博物館、大專院校等公共資源,開展花文化宣傳科普教育活動。對現有全國重點花文化基地改造提升,鼓勵建設一批多功能花文化公園。

十一、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加強與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世界月季協會聯盟(WFRS)、國際茶花協會(ICS)、亞洲花店協會(AFA)、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國際園藝學會(ISHS)等國際組織的聯系,參與相關規則標準制定和重大事項決策,深入推進建立交流合作機制,不斷提升中國花卉園藝的國際地位。加強與荷蘭等花卉發達國家的廣泛交流,積極汲取先進的花卉品種、技術和管理經驗。發揮中國花卉協會、中國園藝學會等社團組織的獨特優勢,促進國內外企業交流合作,支持鼓勵花卉企業到國外投資興業。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鼓勵花卉重點產區政府設立花卉行業管理機構,不斷完善行業管理與服務職能。扶持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保障政策供給。健全花卉行業社會組織,加大培育與扶持力度,推動政府對行業社會組織的購買服務政策落實,充分發揮行業社會組織在調查研究、政策建議、規范市場行為、信用體系建設、統計與信息、技術咨詢、人才培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為政府與花卉企業、專業合作社、花農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各級花卉行業社會組織要加強自律,引導全行業遵紀守法、合法經營、誠信發展,推動和支持花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二、完善政策措施
把花卉業發展納入優勢農產品區域和鄉村振興大格局中,在國土空間規劃、法律法規、行政審批、財政投入、金融服務、招商引資等方面為花卉企業創造有利環境。花卉生產設施設備納入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范圍,將花卉市場建設作為地方功能性市場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充分發揮資本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鼓勵和吸引金融信貸資金支持花卉業發展,推動出臺花卉產業信貸新政策和金融新產品,拓展金融信貸服務領域,充分利用小額貸款政策,推進設施設備抵押、自主知識產權抵押、無抵押貸款等試點,幫助花卉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及新型市場主體提高花卉生產能力和防風險能力。

三、強化科技支撐
積極爭取花卉科研納入國家和地方科技創新體系,重點支持資源收集保護、基礎研究、種業創新、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構建育種與繁殖、高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的花卉科技創新體系。支持花卉科研成果轉化,納入國家和地方科技推廣體系,建設一批高質量花卉科技示范園。扶持花卉重點企業開展科技攻關,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花卉新品種、新技術,鼓勵科研機構和花卉企業聯合申請或創建花卉重點實驗室和高科技示范園,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

四、注重人才培養
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高等農林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花卉企業舉辦高質量花卉職業技術培訓。根據花卉行業對人才隊伍的需求,調整完善花卉相關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標準。創新教育培訓形式,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大對花卉科技、專業技能、經營管理、市場開拓、對外經貿和行業服務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花卉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加入花卉行業,改善一線從業人員工作環境。鼓勵花卉骨干企業參與制訂花卉職業標準,自主開展技能培訓,提升從事花卉行業的職業榮譽感與幸福感。

附錄:名詞解釋
1.花卉
花卉是指廣義花卉概念,即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總稱。根據生產特點和用途,將花卉分為鮮切花類、盆栽植物類、觀賞苗木、食用與藥用花卉、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種子用花卉、種球用花卉和種苗用花卉、干花等。
2.鮮切花
鮮切花是指從活體植物上剪切下來的用于觀賞或裝飾的植物器官。根據這些器官的主要觀賞部位,又分為鮮切花(或簡稱切花)、鮮切葉(或簡稱切葉)和鮮切枝(或簡稱切枝)。
3.盆栽植物
盆栽植物是指以觀賞為目的而用容器栽培的植物。分為盆栽觀花植物、盆栽觀葉植物、花壇植物和盆景等類型。盆栽植物指未經過嚴格的修剪造型,以花、果、葉為主要觀賞部位的植物,包括盆花和觀葉植物兩類,以花、果為主要觀賞目標的歸為盆花,以莖、葉為主要觀賞目標的歸為觀葉植物。花壇植物類是指用于室外花壇布置的盆栽植物。盆景是指以植物、山石等為素材,運用微縮藝術布局手法和特殊園藝栽培技術,經過細致加工,以植株的造型藝術為主要觀賞目標的盆栽植物。
4.觀賞苗木
觀賞苗木是指以觀賞為主要目的,用于綠化、美化而種植的木本植物。
5.功能性花卉
功能性花卉是指主要為獲得食品、飲料、藥品,用于工業加工和其他用途原料而種植的花卉。
6.花卉產品
花卉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對花卉的自然美、藝術美等方面需求的花卉植株或其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各個部位及相關的組合物,其中滲透著相關的服務、文化、藝術與觀念等。
7.花卉業
花卉業是指人們所從事的以花卉產品為生產目的,具有確定的目標、對象、規模和系統規范的行業。
8.花文化
花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以花卉為對象或主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
9.花卉專業技術人員
花卉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在花卉從業人員中,具有初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工作人員。
我要評論
0相關評論
相關信息
溫室網 版權所有 2000-2022 服務熱線:010-53329002 請與我們鏈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備0905014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