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密碼:繪出首張西瓜基因“地圖”
種子是西瓜產業的“軟黃金”,是農業產業發展的“芯片”。2008年,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牽頭的“國際西瓜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該所西、甜瓜研究專家許勇帶領其團隊歷時4年,采用“全基因組鳥槍法”研究策略,繪制出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框架圖譜,引領西瓜基因研究跨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該團隊不輟的耕耘下,世界首張最高分辨率西瓜基因組精細圖譜與變異圖譜終于在2019年11月發布。“掌握了基因組序列圖譜,就好比有了礦產分布圖,今后只要按圖索驥就可以開礦了,原來我們育種要靠大量的田間試驗觀察,費時費力,很多時候是靠運氣,現在通過基因組序列圖譜,能夠更加容易獲得抗病、甜味等性狀。”許勇說道。這也是迄今為止最高質量的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它探明了控制含糖量與瓤色等品質性狀的關鍵基因,輔助建立了西瓜含糖量與瓤色等重要性狀分子育種技術,這些研究成果先后2次在《NatureGenetics》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推陳出新:引領西瓜品種更新換代
20世紀80年代,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與日本西瓜專家合作選育的“京欣1號”風靡全國,成為我國中早熟西瓜育種里程碑的品種。然而,隨著西瓜種傳病害不斷演化,市場需求日益更新,西瓜品種急需更新換代。
于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在保有“京欣”優良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西瓜的抗病性、耐貯運性和豐產性。不斷地努力與研究,成功選育出“華欣”系列新品種。它不僅抗病性強、低溫下易坐瓜,同時耐裂性提高,畝產增加15%,已全面超越了“京欣”系列品種。據了解,推廣面積超過500萬畝,2014年被農業部認定為西瓜唯一主導品種。
“華欣”品種
近幾年,隨著西瓜優勢產區的逐漸擴大,培育耐水脫、抗病、豐產、適合輕簡化栽培的西瓜品種成為行業新方向。針對這一產業需求,專家們通過分子輔助育種,將野生西瓜的抗病性、硬脆果肉與栽培西瓜高糖聚合,“京美10K”系列品種應運而生。“京美10K”系列品種瓤色更紅,肉質致密、糖度更高,綜合抗性強,皮薄耐裂,田間裂瓜率幾乎為零。同時極耐貯運,可以從緬甸運到我國東北。
“京美10K”品種
目前,“京美10K”系列品種已在我國黃淮海、東北與云南等西瓜主產區及東南亞國家大面積推廣,在緬甸、老撾等國家推廣面積累計超過100萬畝,成了東南亞國家冬季反季節生產的主導西瓜品種。
探索創新:小型瓜促品種轉型升級
在解決了小型西瓜品種優質與耐貯運協調改良的育種難題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又成功培育出“京美2K”“京闌”“京彩1號”“京玲2號”等一系列特色精品小型西瓜品種,促進了都市型中高端西瓜品種轉型升級。
“京美2K”田間長勢和剖面圖
目前,“京美2K”解決了小型西瓜易裂瓜、貨架期短與嫁接后難坐瓜的難題,已成為全國小型西瓜第一大品種。它果肉桃紅,剖面均勻,中心含糖量13%以上,口感脆爽。在嫁接栽培條件下坐瓜整齊度高,皮薄而韌,田間裂瓜率減少90%,果實空心畸形率減少70%,不易倒瓤、貨架期延長3倍。“京闌”系列品種則具有品質優、豐產性強、二茬瓜產量穩定等優點。
特別是在近幾年,栽培面積爆發式地增長,“京美2K”已在北京、山東、河北、甘肅、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大面積推廣超過200萬畝,其中在北京、山東等主產區的占有率超過70%,2022年,產業規模超3千萬元,已成為我國小型西瓜第一大主栽品種。
“京彩”系列西瓜
而作為全球首個橙紅肉小型西瓜,“京彩1號”中β-胡蘿卜素含量是普通紅肉西瓜的5倍,營養價值豐富,同時肉質致密,耐裂、耐儲運,可以單株多瓜或多茬栽培,豐產性強,成為引領西瓜電商新業態的主導品種。
最新自主創新的小型無籽西瓜品種“京玲2號”也已批量出口美國、西班牙、塞爾維亞,成為當地消費新寵。
“京玲2號”品種在國外大面積推廣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針對目前我國西瓜產業依然面臨的產業競爭力低、比較效益下降等難題,將種業自主可控、自主創新作為責任與使命,致力于優化全國西瓜產業布局,利用我國幅員遼闊、生態類型豐富、生產方式多樣的優勢,實現西瓜四季高效生產與周年優質均衡供應。
此外,北京市還將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在新品種培育、工廠化嫁接技術普及、水肥智能裝備與技術推廣、節本省工機械化簡約化技術應用、綠色植保防控技術實施以及產品質量監控與品牌打造上取得突破,以實現西瓜全產業提質增效,努力將我國全面建設成為西瓜產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