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近年來,成都市始終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19年至今,全市已獲得命名的國家、省、市三級現代農業園區超過100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1個,其中五星級4個,四星級2個,三星級5個。建成成都市星級現代農業園區89個,其中糧食園區64個。園區基地總面積超過602萬畝,園區年總產值超過80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6萬元。
“成都市農業農村局具體工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姚光貴表示,優化規劃布局,高標準打造“一帶十五園百片”依據成都平原農田肌理、水文特征、資源稟賦和劃定的“三區三線”,高位謀劃構建“一帶十五園百片”的糧油產業發展格局,將“一帶十五園百片”建設納入全市和縣域園區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園區具體建設規劃。自2022年起,“一帶十五園百片”按照成熟一批認定一批的原則,力爭通過3年時間認定100個左右市級星級糧油現代農業園區,2022年已認定市級星級糧油現代農業園區43個,2023年擬認定40個以上。
強化耕地保護,推動糧食園區再上新臺階成都市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扛起耕地保護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措施。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前置評價機制,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從源頭上減少耕地占用,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嚴格落實田長制,構建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占補和進出“兩個平衡”,大力實施補充耕地項目,常態化推進耕地恢復,環城十萬畝糧油產業帶農田建設面積逐年增加,已完成農田整治7.39萬畝。
突出“十化”任務,通過推動品種優質化、開展全程機械化、鼓勵主體職業化、健全服務社會化、助力產品品牌化、實現效益多元化、促進生產規模化、推行管理數字化、推廣土地股份化、加強農田標準化,高質高效推動園區建設。姚光貴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安排在園區,補助標準3500元/畝以上,其中市級補貼1500元/畝,園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99萬畝,占園區耕地面積84%以上。“ ‘園區+’行動,植入自然教育、民宿康養、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成功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農業節慶、農博展會等,今年已推出20條鄉村精品旅游線路、30個消費新場景,全市休閑農業收入超過300億元,園區電商平臺入駐8000家以上。”
強化組織保障,確保園區建設取得實效,主要體現在,健全園區組織體系、完善園區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三個方面。姚光貴表示,成都市從2019年開始持續安排市級財政資金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每年安排1.4億元獎補資金,對新評定五星、四星和三星級園區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300萬元的獎補支持,晉級補差,市級財政已專項投入園區資金5.45億元,已落實中省市財政園區支持資金11.05億元。同時,整合涉農財政資金200億元支持園區高標準農田、烘干中心、購機補貼、種業補貼、職業經理人、科技攻關、技術推廣、品牌建設、社會化服務等建設,撬動社會資本400億元以上投向現代農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