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南區太安鎮罐壩村的觀摩現場,蔬菜品種展示基地里200余個秋冬蔬菜品種集中亮相,讓川渝地區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及蔬菜種植業主看得眼花繚亂。僅以蘿卜為例,根據成熟期、形狀、顏色、功能的不同,就細分出幾十個品種,圓的、長的、像酒罐的、像梨的……引得不少人紛紛拍照記錄稀奇。
蔬菜是重慶市種植業第一大產業,蔬菜基地常年穩定在225萬畝左右,產量2000萬噸左右,市民年人均蔬菜占有量707公斤,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隨著高山蔬菜的發展和全市“速生菜”增種計劃的拉動,傳統蔬菜供應“春淡”“秋淡”現象已基本消除。今年4月全市蔬菜月收獲量更是首次突破100萬噸,形成了“自給有余、有進有出”的緊平衡狀態。
“這幾年通過科研攻關,我院育成的‘艷椒’辣椒、‘渝茄’茄子、‘燕白’黃瓜、‘秋雪’蘿卜等一系列新優品種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主要蔬菜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0%,科技對增產貢獻率達到43%。”市農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長、市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曾志紅介紹。
盡管如此,當前川渝蔬菜產業仍面臨生產成本劇增、效益下降、智能裝備水平低、科技創新轉化乏力等問題,亟需川渝兩地圍繞蔬菜產業重大科技問題,開展深度研討合作,尋找有效應對之策,通過協同創新,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為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技術解決方案。
因此,此次兩地首次舉辦蔬菜產業的學術研討會,就當前科研難點及相關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深入交流。豇豆抗病品種選育、抗根腫病蘿卜品種選育、甘藍抗逆品種選育和應用、秋冬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會議期間,雙方農業科研人員就各自研究領域科研進展做了分享。
“接下來,川渝兩地蔬菜產業體系將繼續深化合作,圍繞品種創新布局、輕簡高效栽培、病蟲綠色防控、設施設備提升和加工儲運減損等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開展協同攻關,通過技術進步來推動川渝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曾志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