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來,湖北省大部及周邊遭遇強降雨和雷暴大風等不利天氣,預計后期強對流天氣將呈多發(fā)態(tài)勢。正值我省春播蔬菜全面上市并進入夏季蔬菜管理關鍵時期,為加強蔬菜生產(chǎn)應災減災、保障有效供給,結合氣象部門天氣預測和農業(yè)農村部《2024年夏季蔬菜生產(chǎn)技術指導意見》,省蔬菜辦、省科技服務“515”行動蔬菜團隊發(fā)布《湖北省梅雨期及夏季蔬菜生產(chǎn)指導意見》。
一、梅雨期應災減災技術措施
關注天氣預報,做好大風大雨防范。夏季天氣驟變頻繁,要樹牢防大災意識,克服麻痹心理、僥幸心態(tài),切實做好雷暴大風天氣防范工作。一是加固設施。棚內務必增設(加密)立柱,對使用多年的舊竹竿、立柱、鋼絲等要及時檢查并加固,提高大棚抗大風暴雨能力。拉好大棚壓膜繩,確保棚膜覆蓋嚴實,避免大風吹開棚膜,可在壓膜繩下面墊上布條或者其他物體,以減少壓膜繩和骨架對棚膜造成損傷。二是及時檢修。大風暴雨天氣來臨前應及時檢查棚膜破損情況,及時修補漏洞,以免棚內進風,造成棚膜鼓破甚至棚體倒塌。
強化降澇排漬,外防洪水,內防內澇。設施蔬菜基地要及時清理、疏通圍溝,以防雨水灌入棚內;未設置排水溝的,可在大棚四周搶挖寬30厘米、深40厘米的排水溝。露地蔬菜基地要做到腰溝、廂溝、圍溝三溝相通,確保雨下快排,雨止溝干,畦面廂溝無積水,外防洪水倒灌,內防內澇持續(xù)。對地勢低洼、內河水位高的基地,要組織電泵排水,加快排水速度,降低地下水位。受淹菜地應盡早排澇清淤,排除田間積水,減少淹漬時間,減輕受害程度,保護蔬菜根系健康生長,減少因積水和漬害導致的蔬菜窒息死亡,避免蔬菜提早罷園。
災后迅速行動,科學應災,減少損失。暴風雨過后,蔬菜莖葉常常會粘附一些泥土,嚴重影響葉片的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還可致使蔬菜植株歪倒、莖葉折斷;田間積水,又會使土壤透氣性變差,影響蔬菜根系呼吸和植株生長,導致蔬菜抵抗力大為減弱,極易感染各種病害。一是要加強設施修復。對受損的大棚骨架、立柱、棚膜等及時進行整修,增加支撐、補充壓膜繩,避免次生災害。尤其注意雨后棚腳容易松動,要及時檢修加固,防止大棚倒塌。二是加強田間管理。扶正倒伏的蔬菜植株,摘除腐爛枝葉,減少相互擠壓,并適當培土壅根。待土壤干爽時及時進行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根系活力,防止?jié)a根和土傳病害的發(fā)生。三是及時追肥。暴雨過后蔬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較差,在蔬菜恢復正常生長之前,不宜施速效肥,可結合病蟲害防治,及時噴施葉面肥,一般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0.5%尿素液噴施,促進蔬菜迅速恢復生機。四是及時防治病蟲害。暴雨天氣造成濕度增大,易引發(fā)病蟲害加重,主要有疫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及煙粉虱、豆野螟、小菜蛾、斜紋夜蛾等。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推行綠色防控。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深埋,對株穴噴藥以防傳染。農藥防治需在雨住天晴后進行,注意安全間隔期。設施蔬菜換茬期可進行高溫悶棚。
及時采收保供,搶種補種,增加收入。對商品性成熟的在園蔬菜要及時組織采收上市,增加市場供應,減少災害損失。對部分出現(xiàn)死苗、缺苗的田塊,做好搶種、補種工作,對騰空的田塊突擊搶播快生菜,如大白菜秧、小白菜、夏大白菜、生菜、油麥菜、廣東菜心、葉用薯尖、竹葉菜、莧菜、芹菜、毛豆、四季豆、豇豆、伏蘿卜、香菜、菠菜等,增加菜農收入。
二、設施蔬菜生產(chǎn)管理
環(huán)境管理。夏季蔬菜環(huán)境調控的重點是通風降溫。夏季溫度高時,棚室通風口全部打開,通風口處安裝40目防蟲網(wǎng),降低棚室內溫濕度。采用遮光降溫時,可根據(jù)栽培作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和管理成本,在溫室、大棚頂部外覆蓋適宜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wǎng)、噴涂遮陽涂料等進行遮光降溫;加強遮陽網(wǎng)的揭蓋管理,果菜類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進行遮陽降溫,陰雨天和早晚打開遮陽網(wǎng);對安裝有噴霧設施的溫室和大棚,可在上午11時前開啟噴霧設施降溫,下午3時左右關停。夏季溫度高、雨水多的地區(qū),塑料大棚可采用頂膜+遮陽網(wǎng)+四周防蟲網(wǎng)的“兩網(wǎng)一膜”覆蓋方式進行避雨降溫防蟲栽培。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如遇強對流天氣,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固棚架,關閉所有通風口,收緊遮陽網(wǎng),強對流天氣結束及時通風降溫。
植株管理。果菜類蔬菜管理重點是平衡秧果關系,及時進行整枝、綁蔓、摘除植株中部和下部的黃葉、病葉,適時摘除頂心和側芽等,保持適宜的葉面積指數(shù),促進通風和植株平衡生長。摘除畸形果,提高商品性。高溫期番茄等花粉量少活力差、坐果困難,可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保花保果。
水肥管理。對進入結果期或收獲期的果菜類蔬菜,高溫期水肥供應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則,維持土壤濕度和肥料濃度穩(wěn)定,促進根系生長;按照控氮增鉀和薄肥勤施原則施肥,適時增施鈣、鎂等中量營養(yǎng)元素,硼、鋅、錳、鉬等微量元素。夏季澆水時間宜選在清晨,最好用井水或低溫河水澆灌,降低土壤溫度;對根系或植株生長相對較弱、果實負載高的蔬菜,可補充氨基酸、腐殖酸類水溶肥促進根系生長,或結合葉面追肥,促進植株營養(yǎng)生長。
病蟲害綜合防控。夏季設施內溫度高、濕度大,病蟲害多發(fā),防控難度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盡量控制蔬菜病蟲危害。農業(yè)防治。結合倒茬換茬,優(yōu)化布局,合理輪作,減少病菌初次侵染來源。結合農事操作,及時鏟除雜草,摘除老葉、病葉(枝、株、果),集中處理,減少病蟲基數(shù)。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使用生物制劑(如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植物源殺蟲劑、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和特異性農藥等進行防治。物理防治。采用防蟲網(wǎng)阻隔,色板驅避、誘殺等技術進行防治。化學防治。加強蔬菜病蟲害的監(jiān)測預報,選擇有效藥劑和最佳防治時機,對癥、適時用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科學合理進行農藥的復配混用和輪換交替使用;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
三、平原露地蔬菜生產(chǎn)管理
目前,平原露地在田蔬菜以瓜類(南瓜、冬瓜、絲瓜、瓠瓜、黃瓜),茄果類(番茄、茄子、辣椒)及豆類(豇豆、毛豆)等蔬菜為主。
植株管理。對于瓜類、茄果類和豆類蔬菜盡早搭架,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摘心等田間作業(yè),增加通風透光。及時清潔菜園,加固菜架,清除殘枝病果,適時培土護根,增強抗倒能力。光照強度較高時,要防止番茄、辣椒等日灼病發(fā)生,可以通過果實上部保留一定葉片數(shù)量,避免果實直曬。
水肥管理。番茄、黃瓜等在初花期適度控水,淺中耕,進行蹲苗,促進坐果。進入產(chǎn)品形成期,水肥管理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推薦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瓜類、茄果類、豆類蔬菜應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在產(chǎn)量形成關鍵期,可根據(jù)植株長勢進行葉面噴肥,可用0.3%—0.5%磷酸二氫鉀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或氨基酸類葉面肥噴施作物葉面,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防止植株早衰。夏季高溫期澆水應選擇在上午10時之前和下午16時以后。如遇持續(xù)高溫干旱,應適時引水灌溉,保持土壤濕潤;強降雨后要及時清溝排水,縮短蔬菜受淹時間。
防治病蟲害。夏季蔬菜易發(fā)生疫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和煙粉虱、豆野螟、小菜蛾、斜紋夜蛾、桃蚜等蟲害。高溫高濕天氣可噴灑1—2次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廣譜性殺菌劑預防病害。及時清除菜田內及周邊雜草,減少病蟲寄主,減輕病害發(fā)生。
四、高山蔬菜生產(chǎn)管理
夏季高海拔區(qū)域以種植喜冷涼的蘿卜、甘藍、大白菜為主,中高海拔區(qū)域以種植喜溫的辣椒、番茄和四季豆為主。高山蔬菜多為坡地種植,夏季雨水較多,易導致蔬菜脫肥缺素和病蟲害發(fā)生,需加強管理。
科學安排播期與品種。番茄、辣椒和四季豆等喜溫蔬菜適宜800—1400米中高海拔地區(qū)種植,蘿卜、大白菜、甘藍等喜涼耐寒蔬菜適宜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qū)種植。5—6月高海拔地區(qū)處于低溫長日照季節(jié),容易達到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低溫春化條件,所以應選晚抽薹品種,掌握好適宜播期。高山高海拔地區(qū)晝夜溫差大、紫外光強,產(chǎn)品運輸距離遠,宜選擇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耐貯運的品種。
十字花科蔬菜管理關鍵技術措施。一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應采用十字花科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倒茬。實施土壤消毒,增施有機肥、調酸補鈣,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病穴及時撒生石灰,病株集中燒毀,減少病菌重復侵染。二是防治地下害蟲。對地下害蟲為害地塊,播種前20天以上采用石灰氮或生石灰消毒,用薄膜覆蓋畦面持續(xù)保濕10天然后晾曬。加強溫濕度和水分管理,改善栽培環(huán)境。蔬菜收獲后,及時將病蟲為害殘葉、雜草清理干凈,集中于田頭進行堆漚處理或進行無害化還田處理,減少蟲源。通過殺蟲燈、黃藍板誘殺技術減少成蟲為害及產(chǎn)卵量。
茄果類蔬菜穩(wěn)產(chǎn)關鍵技術措施。高山雨水多,晚疫病等雨傳性病害易大發(fā)生,坡地淋溶易導致土壤酸化脫肥。高山番茄、辣椒等果菜應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技術,采用簡易鋼架大棚,頂部鋪薄膜,四周圍防蟲網(wǎng),實現(xiàn)避雨防蟲;調酸補鈣,增施含有益菌群的功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配套建設集水池,棚內采用膜下滴灌技術,實現(xiàn)精準施肥。
夏季災害預防。高山高原地區(qū)易發(fā)生強對流天氣,重點防范突發(fā)冰雹危害,應在高發(fā)區(qū)域預先設置支架,有冰雹預警時提前安裝防雹網(wǎng);遇有短時大風、臺風等強對流天氣,要提前加固設施,壓緊壓膜線,防止大風掀膜;盡量采用深溝高壟栽培模式,便于排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楊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