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佳木斯堅持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圍繞田間物聯網、質量追溯系統、電商銷售平臺全力打造“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總量達到148處,引領綠色有機食品擴面提標,全市綠色食品標志達到388個,有機食品標志59個,地理標志15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403萬畝。
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佳木斯,作為全省水稻、玉米、大豆主產區、中國北方粳稻優勢生產區、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耕地總面積近3000萬畝,占整個三江平原面積近50%,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常年保持在250億斤左右,商品率達到90%以上。粳稻播種面積居全國地市之首,素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生態米都”之美譽。連續八年被評為“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連續六年在內地排名第一。
農業大市佳木斯有一個“夢”,就是“率先成為農業強市”,以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為抓手,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持續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向“兩區”集中投放。同時,按照市場需求,堅持“穩糧、擴豆、優經”的總體思路,科學調優結構。
近年來,在持續倡導和鼓勵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提高。目前全市共組建合作社7738個,在國家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4227個。
利用秸稈“過腹還田”,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佳木斯市以合作社為載體,實現種養一體農業循環產業鏈,讓玉米、水稻秸稈及畜禽糞便變成了“香餑餑”。
佳木斯市湯原縣振興鄉民主村綠緣香肉牛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郭子恒說:“成捆的稻草打包經過微生物發酵后喂牛,成本低、效益高,每頭整牛效益能增加2500元至3000元左右。牛糞還田進行有機種植,大大降低了飼料、肥料成本,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佳木斯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農業產業中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以象嶼金谷、鴻展集團、益海糧油等骨干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引進建設一批大企業、好項目,突出打造玉米、水稻、大豆、雜糧、乳制品、肉雞等6條產業鏈,補齊精深加工短板。
農業與休閑旅游的融合已在佳木斯市呈現出爆發增長態勢,且產品類型不斷豐富,成功的項目不勝枚舉。湯原縣引進方圓國旅,沿湯旺河—大亮子河百公里沿線7個村屯連片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旅游新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