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舉辦首次“駐滬領館走進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活動,邀請了烏拉圭、南非、哥倫比亞、新西蘭等10多個國家的駐滬領館代表,以及上海市外辦領事處、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國際合作處和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國際合作交流處的相關負責人出席,通過參觀、交流等活動,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優秀農業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圍內的產業應用。
當天,駐滬領館考察團一行前往市農科院莊行綜合試驗站,參觀、了解了賞食兼用功能園藝植物新品種研發基地、CIMMYT-中國特用玉米研發中心、植物新品種DUS測試中心、葡萄梨等林果生產基地,之后又來到市農科院奉浦院區,考察食用菌新品種新模式中試菇房和花卉種源創新中心展示廳等各領域的科研成果及應用場景。
這一個個基地“看點”不少。比如,CIMMYT﹣中國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于2018年在上海聯合建立的國際合作研究機構,主要針對特用玉米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和城鄉居民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需求,通過搭建國際化的特用玉米研究平臺,研發推廣具有營養健康功能的優質多抗鮮食玉米新品種,引領我國特用玉米育種及產業發展。
過去5年,這個平臺育成省市級以上審定特用玉米品種26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12個,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主導品種1個,一批品種實現成果轉化,并受到消費者歡迎。
又如,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是我國建制最早的食用菌專業研究所,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發明獎1項、省部級獎56項。其育成的香菇品種在全國占有率超過30%,靈芝孢子粉高產品種在全國占有率超過70%,靈芝孢子粉、靈芝孢子油等食用菌健康產品暢銷市場。
食用菌研究所現已與國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招收了柬埔寨、烏干達、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260余名學員,為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了食用菌科研和產業技術骨干。
再如,花卉種源創新中心,聚焦功能花卉種源創新與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圍繞“大食物觀”和大健康的要求,將花卉研究向觀賞、食藥用等領域延伸,主要聚焦百合、朱頂紅、石蒜、西紅花、石斛、玫瑰等花卉,形成全產業鏈新模式,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介紹,自1960年建院以來,該院一直致力于農業領域技術的開發與創新,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服務農業高水平發展,提升市民高品質生活。“國際合作對于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十分重要,我院也正是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策略,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內持續開展農業領域的合作交流,推動了上海市現代都市綠色農業的國際化發展進程。”
座談上,不少駐滬領館代表對上海的農業科研成果給予點贊,并分享了他們各自國家在農業科技領域的經驗和需求。新西蘭領館代表引用了新西蘭毛利人的一句傳統諺語——“你的菜籃,我的菜籃,合在一起,便是我們共同的菜籃”,強調了團結協作、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南非領館代表也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對上海農業科技研究實力和合作潛力有了深入了解,期待未來雙方在農業科技領域開展進一步交流與合作。
本文作者:黃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