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之年。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新浪新聞推出“小康中國升級之路”圖集策劃報道,第一期“現代農業”——全面盤點中國農業現代化成果,梳理“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農業“走出去”布局,看見產業推動下中國鄉村振興全貌。
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耕文明”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結晶,時至今日仍對農業生產具有指導意義。今年5月20日,不僅是年輕人互相表達愛意的“我愛你節”,其實也是二十四節日中的小滿節氣。有俗語“小滿至農事忙”,中華大地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圖為2020年5月20日,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七都鄉農民在田間管理水稻。
正所謂“糧安天下”,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能夠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果,自然離不開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與創新。圖為安徽宣城郎溪縣建平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航拍,稻蝦共養是當下現代農業的一個特色。連片的養殖區域已經灌滿了水,與村莊麥田相映成景。
近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重大農業科研專項、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舉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圖為碧桂園農業與黑龍江建三江管理局合作建設的二道河大型無人作業示范農場,通過探索實現農機自動化、智能化應用,減少人工的勞動量,進而實現由有人到少人、從少人到無人的過程,建立作業標準、實現自動化耕種管收。未來還將建設一個“終端大腦”來管控這些農機,真正實現自動化集約化管控。
今天,隨著市場及需求的不斷變化,現代農業逐漸成規模化發展趨勢,通過多方資源合力,為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平臺化支撐。今年3月,碧桂園農業通過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碧桂園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華大農業的科技優勢和在農業領域10余年的研發積累,著手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逐步形成科研、產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企業新格局。圖為華大農業應用研究院科研場景。
今年,因為全球疫情爆發,“糧食安全”成為人們熱議的重要話題。4月份農業農村部表示“稻谷、小麥的庫存夠全國人民吃一年。”這句話上了微博熱搜,見證著民心所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表明,我國種植業增加值逆勢增長3.5%,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截至5月5日,全國早稻播栽已經全部完成,中稻播栽12%,春播玉米已播種63.8%,進展快、苗情好,為糧食豐收打下好基礎。
中國農業還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與“一帶一路”周邊多個國家通過“提升農業產生技術和生產效率、確保農產品供應和糧食安全等方面”合作,去造福相關國家和地區人民。2019年12月,碧桂園農業、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簽訂三方農業合作框架協議,將發揮自身農業產業平臺優勢,整合國內農業資源,合作推動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產業化發展,并以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作為起點,推動雜交水稻在非洲其他國家的推廣和發展。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并指出,提出要“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隨著農業科技發展及產業深化,讓中國百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走得更安更穩。圖為碧桂園助力鄉村振興典范——廣東英德市連樟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