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產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短缺之余,人工成本也不斷提高,已占蔬菜生產成本的60%,成為制約設施農業和蔬菜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客觀現實促使設施農業和蔬菜產業進入機器換人的重要時期。
作為農機、蔬菜和設施農業大省,江蘇在蔬菜生產機械化和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積極探索、實質性推進工作,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做出新的貢獻。
6月18日,江蘇省特色農業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在寧成立(鏈接詳情),下設設施農業、蔬菜、林果桑、茶葉、特經作物生產以及畜禽、水產養殖等10個機械化專業組,為推動農機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貢獻“江蘇智慧”。6月2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設施種植機械化發展的意見》(鏈接全文),首次對設施種植機械化工作進行專門部署,明確“十四五”設施種植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
6月30日下午,江蘇省設施農業與蔬菜機械化專業組聯合在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召開工作研討會,來自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所、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大學以及南京、鎮江市農機農技推廣單位的10多位專家在第一時間集中學習了農業農村部《意見》精神,并就貫徹落實好《意見》精神、江蘇設施種植與蔬菜機械化發展形勢、“十四五”江蘇設施種植與蔬菜機械化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蔬菜生產機藝融合問題以及農業設施宜機化標準化建設等議題開展了交流研討。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所長、省特色農業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陳巧敏研究員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會議恰逢其時,體現了推動蔬菜生產機械化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南機所在學科發展上除稻麥油大宗農作物外,也關注其他作物生產機械化。近年來,在經濟作物,特別是蔬菜瓜果、茶葉等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發方面已引領行業發展。當前,蔬菜生產機械化迫切需要加速發展,但面臨最大的難題可能是在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方面。為此,專家組要立足江蘇,蔬菜、農機與產業上通力合作,制定近期和中長期的工作目標,把主要蔬菜的機械化模式和標準制定出來,通過機械的介入和機械化生產模式的研發應用,加快實現全程機械化和全面機械化,促進蔬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江蘇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前任首席侯喜林發言說,勞動力緊張、用工難和老齡化問題,在蔬菜生產上最為突出,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在2008年成立后就提出要發展蔬菜生產機械化,特別是在設施中實現機械化生產。江蘇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也設置了農機裝備創新崗位,包括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協同推進,做了很多探索,工作中也發現不少問題,值得總結研究。首先,蔬菜機械化要適應不同品種要求,我國蔬菜種類繁多,在機械收獲等環節上操作應用情況十分復雜,為此,作為育種專家,從品種培育上就要考慮機械化配套的問題;其二,蘇南、蘇北蔬菜產業主攻不一樣,建議從產銷規模量大、機械化實施意義重大的品種著手,優先選擇葉菜類、茄果類、根莖類中一二個單品進行試驗示范,比如小白菜,要尋求種植企業的配合,從播種到收獲上率先開展全程機械化,形成“接地氣”的標準,引導產業跟進,同步走、照著做,在單一品種機械化取得突破后,再一個個品類做,逐步實現蔬菜產業的全面機械化;第三,我省設施蔬菜規模位居全國第三,但目前看來,很多設施老化,面臨升級改造,還有很多正在新建的設施,對其要進行摸底,要分兩步走,升級改造的怎么搞,新建的則必須按照“宜機化”的要求來做。此外,還建議要未雨綢繆,盡早考慮“陽臺蔬菜”機具的開發與推廣,以適應今后產銷形勢變化。
江蘇省農科院蔬菜所研究員、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設施構型崗位專家徐剛研究員表示,設施構型是農業設施上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我們還處于從傳統的簡陋簡易的設施栽培向現代化設施栽培轉變的過渡時期。我們現在建設施,既要關注溫光效果,又要關注安全性。目前的單體拱棚上面是不能承載任何設施裝備的,地下也沒基礎,這是設施農業最大的瓶頸。為此建議,一是設施“適度大型化”,這是設施機械化的前提。盡管要考慮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設施布局,但總體上設施標準化、大型化是今后發展方向,大型化本身就能解決“宜機化”問題,大型化的設施溫室,設計上寬度要達到12米、16米、20米,長度方向原則上盡量要加長。為什么說“適度”,主要基于建造成本、發展速度。發展上,要考慮實際,用好建設資金,還要限制發展水平層次低下的6米寬大棚。8米棚這兩年可以發展一些,以后在發展連棟溫室以外,還要增加超寬溫室的發展。二是注意實際應用效果。相比其它作物,蔬菜機械化最難實現,要考慮不同品種、不同生產環節上的分類研發和應用,比如大田用的耕整地機械,在設施里用,那就要小型化,再如辣椒采收機械化,暫時難以實現的,就先擱置。三是智能化的應用,某種程度上重要性不亞于機械化。目前這方面主要還是在育苗的連棟溫室上用,規模很小。我們今后的設施農業,在物聯網、環境調控、生產管理系統和數據采集應用上能大做文章。四是服務社會化的培育推進。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院長、省設施農業機械化專業組成員汪小旵教授指出,一是針對地域不平衡以及氣候類型、栽培模式多樣,我們要結合各地不同的設施種植機械化模式,來推進設施布局的標準化。目前蘇南的連棟溫室空間大,中型拖拉機也可操作,結構也較吻合,對機械的約束條件相對少,而面廣量大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空間有限,機械作業的適應性問題多些。二是農機農藝相融合,相對農藝方面提出的需求,對搞農機的要求較多、較高,需要聯合攻關。三是機具的協同配套,推動多功能作業平臺等與溫室結構集成配套,不能用以往大田農機設計思路來做設施農業的機械,不能脫離設施。比如可推廣設施內電動機具的應用,與設施構型相配套,搭建植保、運輸等機械化的多用平臺。四是設施裝備智能化、信息化上,不是簡單的溫濕度和可視化等應用,要更加注重對肉眼不可見的作物生長上的數據采集分析,為生產管理提供決策參考。而在農業機器人這塊,機器人、人工智能是專門的領域,加上農業附加值較低,應該是在其他領域比如家庭護理等領域應用后,再引入農業領域。建議,首先要著眼于解決設施生產上勞動強度最大的環節去做。其次要加強產學研推合作,以項目為支撐,找條件好的基地,找典型的作物,找成熟的栽培模式,打造一個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的樣板,比如南京谷里基地。此外,要在現成的機具基礎上,去提出新的要求,不斷推出更好的產品。
江蘇大學農業裝備工程學院教授、省蔬菜生產機械化專業組成員胡建平指出,目前,我們在蔬菜機械化示范推廣中發現,平時機械的利用率不高,這其中有機具還不夠完善的因素。比如蔬菜移栽機械,基本上還是半自動,作業效率不高。雖然做到省力了,但省工節本上還不夠明顯。其次,蔬菜機械化收獲無法做到有序收獲,還要靠人工去整理,這就涉及標準化。再次,專業化的人才、專業化服務跟不上,要培訓培養專門從事蔬菜機械操作的機手,以及培育專業化合作社,提高蔬菜機械的使用率,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還有示范點的建設,要讓更多種植戶看得到、用得上。下半年我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全自動蔬菜移栽機可以提供試驗示范。
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設施與裝備研究所所長、省設施農業機械化專業組成員夏禮如研究員指出,我們要根據江蘇的氣候條件,在設施構型與生產模式上形成自己的特點與特色,不能照搬其他區域的模式。首先,江蘇設施蔬菜上很顯著的特征,春夏的高溫高濕,秋冬的低溫寡照,有沒有必要和手段去加以解決?代價多大?高投入能否實現高產出?此外,我們還有連作障礙問題,很多地方都搞水稻-蔬菜(辣椒)水旱輪作,種完大棚就要拆,那我們在推進寬度8米以上大棚機械化之外,還要研究新的模式方式,比如應用可拆卸的大棚。在日本、韓國,有些是在移栽后再架棚,那就不影響之前的機械化操作。其次,要想加快實現設施蔬菜機械化,要選擇可規模化的、能實現機械化的主要(主體)品種來做模式、做推廣,比如北京,就圍繞甘藍做機械化,當一個品種機械化水平達到80-90%,就會倒逼同行業跟著走機械化。另外,要考慮在蘇南、蘇中、蘇北布局布點,做好田間展示,讓老百姓真正學會掌握蔬菜機械化的方法。第三,設施蔬菜機械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很有必要,采用托管等模式去做,讓專業隊干專業的事,還有農機維修維護,能夠讓非專業的人也能完成蔬菜機械化。第四,在農機農藝融合上,建議農藝方面要嘗試改變原有模式,有效配合農機方面,要考慮機械化的綜合效益,而不是單產等某一方面。最后,要考慮設施蔬菜基地、園區的整體布局,不僅是單體設施本身,更要注重園區路、溝、渠以及設施之間的聯動,形成組合式、模塊化的應用。
江蘇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研究員、省蔬菜生產機械化專業組成員趙敏指出,相比大田作物機械化,設施蔬菜上要解決的問題更多也較為復雜,建議專家組圍繞設施構型、機械研發、生產模式等方面制定目標,抓重點推進落實。此外,蔬菜種類多,建議以項目為抓手,整合好資源,開展協同攻關。
南京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主任王少康研究員表示,從幾十萬的項目,到現在300萬的專項支持,南京市非常重視蔬菜生產機械化發展。市農機推廣部門早在2017年起就推動成立了高效特色農業機械化技術聯盟,重點打造谷里蔬菜基地,引進了一系列生產機具,開展示范推廣。目前,谷里基地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已經基本解決,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已形成,社會化服務順利開展,還制定生產機械化企業標準近40個。今后,基地將加大工作力度,更多圍繞生產舉辦田間活動日等現場觀摩活動,希望專家組能更多參與基地的示范與指導,為南京市打造更多的蔬菜機械化成熟模式。
鎮江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站長、省設施農業機械化專業組成員卞麗娜正高級經濟師認為,省里這些年農機化推廣項目的實施為今后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農業農村部和省里最新又出臺政策文件,農機行業迎來又一個春天。建議采取一些措施,在機手的培養、專業服務組織的發展上多做工作,對農機作業環節進行補助,推動提升機具利用率。
江蘇省農機具開發應用中心高級工程師、省蔬菜生產機械化專業組成員於鋒表示,近幾年,通過政策、項目支持與示范推廣,蔬菜生產上對機械化的認識有所轉變和提升,隨著行業的發展,推出的蔬菜生產機具和標準很多,需要進一步完善。下一步建議結合現有省級示范項目,在無錫惠山、鹽城分別圍繞葉菜(小白菜、空心菜)和甘藍進行機械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并開展社會化服務,打造樣板。
江蘇省農機具開發應用中心主任、省設施農業機械化專業組組長蔡國芳研究員指出,當前,從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到經營主體,對發展蔬菜機械化越來越重視,也有很多好的典型。比如徐州市銅山區,二年財政投入800萬元推進農業設施的宜機化改造和主要蔬菜機械化生產;溧陽的白芹、徐州沛縣、豐縣的牛蒡產業等,都是經營主體自行投資研發機具,實現了特色蔬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成效十分顯著;徐州芹菜機械化耕整地、播種作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模式發展也很好。這些例子說明,在今后勞動力緊缺形勢下,蔬菜生產規模化、區域化將會是個趨勢,機械化將成為產業的剛性需求,有了原動力,進程會大大加快,發展速度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的步伐一定要跟上。蔡國芳同時指出,解決設施農業和蔬菜機械化生產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專家組要抓緊貫徹落實各級政策文件,要圍繞設施的分類布局、標準的制定,確定重點領域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制定機械化技術路線和機具選配方案等,要盡快排定工作計劃,制定實施方案,加強協同,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裝備處張耀春處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江蘇也率先做了部署。“十三五”我省主要抓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今年是收官之年。那么,“十四五”抓什么,除了抓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檔升級外,就是抓全面機械化,包括蔬菜、林果、茶葉、畜牧、漁業機械化等,統稱為特色農業機械化。去年,我們已經把原來農機新裝備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農機“兩大工程”項目合并為省現代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推廣項目,這是項目支持;在技術支撐上,我們去年開始籌劃,今年6月18日,成立了江蘇省特色農業機械化專家指導組,設施、蔬菜又是特色農業機械化的重中之重,經過之前多年的試驗示范推廣,現在已經到加快發展的時候了。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要求,張耀春認為設施、蔬菜2個特色農業機械化專業組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關鍵節點。要選好選準適宜推進機械化的主要品類和品種,比如小白菜、甘藍、西蘭花等。還要注重關鍵環節,選擇生產上用工量大、用人有風險的環節,在關鍵的耕種收環節上去突破。二是抓園區基地。要站在全省角度,把示范帶動和促進作用大的園區基地選出來,在項目上進行支持,久久為功,不斷探索裝備的推廣應用和提檔升級以及社會化服務,提高機具使用效率。三是抓試驗示范。要從觀摩演示轉向注重實用,真正把好的機具和技術拿出來推廣,解決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的問題,這方面,企業、科研、推廣單位各方要做好協同。四是抓機藝融合。不能單打獨斗,要發揮專家組優勢,從品種布局開始,就要抓好農機農藝融合的問題,相互溝通協調、相互促進提高。五是抓標準規范。通過試驗示范、機藝融合和關鍵的技術應用,形成指導生產的統一標準和規范。六是抓項目實施。目前,省和南京、南通、連云港、徐州4個市出臺了農機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文件中都對農機化轉型升級提出了加大財政投入的問題,專家組要結合各地文件的出臺,參與并做好有關項目實施。七是抓人才培養。要注重人員培訓和人才培養,要留得住人。他表示,通過設施農業機械化專業組、蔬菜生產機械化專業組的努力,江蘇設施蔬菜機械化一定會做出成績,走在全國前列。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農機裝備崗位專家、省蔬菜生產機械化專業組組長陳永生主持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