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在防蟲治病、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有什么對策?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條例》管的就是“蟲口奪糧保豐收”這件大事,《條例》的實施,為更好地應對病蟲害威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應,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條例》根據不同種類病蟲害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一類、二類、三類,進行分類管理。其中,一類病蟲害是指常年發生面積特別大、或者可能給農業生產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農作物病蟲害,須在國家層面統一指揮調度,開展聯合監測、預防和控制,必要時還要進行應急處置。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就《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草案)》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包括草地貪夜蛾、飛蝗等16種重大病蟲害。
《條例》對政府、農業生產者以及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作了哪些規定?
總體而言,我國農業生產仍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病蟲害防治能力有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條例》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的原則。即由農業農村部負責全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切實擔負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屬地責任。具體來說,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其所屬的植物保護工作機構負責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有關技術工作。
農業生產經營者等有關組織和個人,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實施主體和第一責任人。應當做好生產經營范圍內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病蟲害擴散蔓延;病蟲害嚴重發生或者暴發時及時報告所在地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并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的防治工作予以配合。
專業化服務是實施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力量,《條例》設專章對其進行規范,它的“專業”體現在何處?
專業化防治服務,是防控重大病蟲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專業化防治服務,是指具備病蟲害防治能力的服務組織,采用先進、實用的設備和技術,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規范化的統防統治服務。
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種類多、識別難,發生情況各異;農藥品種、劑型繁多,防治對象和防治適期千差萬別,藥效、毒性、安全間隔期也不盡相同,普通農民很難掌握,這就需要采取專業化防治。
從農業生產過程來看,目前耕、種、收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而病蟲害防治是技術含量最高、用工最多、勞動強度最大、風險控制最難的環節。如果不進行專業化防治,現代農業生產無從談起。
我國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發展歷程及現狀如何?
二是企業型。由農資生產經營企業成立的專業防治服務公司,既為農戶提供農資銷售服務,也提供病蟲專業化防治服務。
三是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自有型。主要由種植大戶、農場主或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創辦的專業化防治隊,除開展自營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外,還為周邊農戶開展專業化防治服務。
此外,各地還有村級組織型、 村民互助型等其他類型專業化防治組織。截至2019年,在有關部門備案的“五有”規范組織達到4.2萬個,從業人員141.5萬人,日作業能力突破1000萬畝。
推進專業化防治服務具體有哪些好處?
近年來各地實踐表明,實施專業化防治,每個作物生長期可減少用藥1-2次,降低農藥用量20%,提升防效10%,作業效率提高10-20倍,為重大病蟲害防控和農業綠色發展加了一把“安全鎖”。
農民輕松,產量更穩。專業化防治,既大大解放了農民,又提高了防治效果。如四川省射洪縣瞿河鄉農民反映:“以前種田最惱火的是7、8月份高溫季節打藥,現在有了服務組織打藥就輕松多了”。
用藥安全,產品更優。專業化防治,規范了農藥使用行為,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和使用風險。四川省三臺縣清泉村支書何仲榮介紹:“自打成立了清水泉水果專業合作社,現在生產的桃、橙子、葡萄都達到了綠色食品標準,銷路、價格都比以前好了”。
《條例》的出臺,對我國病蟲害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的未來發展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是確立了專業化服務發展的政策導向。《條例》第三十三條明確指出,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扶持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要求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的規范和管理,提供技術培訓、指導、服務。
二是規定了專業化服務組織必備的條件。《條例》第三十四條、三十五條明確規定,專業化服務組織應當具備相應的設施設備、技術人員、田間作業人員以及規范的管理制度。
三是明確了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有關責任。《條例》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三十八條明確規定,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建立服務檔案;為田間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作業防護用品等;國家鼓勵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為田間作業人員投保人身意外傷害險等。
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朝著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方向闊步前行。服務范圍將由單一環節“代防代治”,向覆蓋生產全過程的全鏈條服務轉變;服務方式由單純依賴化學農藥防治,向綜合應用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綠色農藥等立體式防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