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海是個80后。2015年,從事建材銷售的他,為了家人的健康開始在自家的幾畝地里種植蔬菜。經過三年的打拼,2018年,黃發海牽頭成立海韻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采用生態環保的方式發展高效菜園。
黃發告訴記者:“我們的蔬菜都是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可以節約人工、農藥、化肥,增加蔬菜產量。生產中盡量控制殺蟲劑和除草劑,能不用農藥的堅決不用,田間的雜草我們都是采用人工拔除的。”今年,合作社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200多畝,蔬菜種植品種達10多個,采用生態種植模式生產出來的10多噸蔬菜銷往廣東、廣西、湖南、武漢等地。
石首市曾威家庭農場是石首市首批家庭農場, 100多個蔬菜大棚里種植著辣椒、黃瓜、萵苣、冬瓜、苕尖等大眾蔬菜,這些蔬菜以自產自銷為主。從2013年創辦家庭農場,農場主王和志不斷學習、探索高效蔬菜種植模式,如今,農場生產出來的蔬菜品質高、口感好,成了石首蔬菜市場的俏銷貨。"發展高效菜園就是要'三增三減'。前幾年,我們蔬菜的品質達不到,通過'三增三減',我們蔬菜的品質上來 了,銷售渠道也打開了,現在農場種的菜根本不愁銷,供不應求。"王和志說。
在曾威家庭農場,一個"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主控室"引人注目。"把從養殖場里收集來的糞便放入沼氣池,經過發酵產生沼氣、沼液和沼渣,沼氣用于生活,沼液還田,沼渣可以做底肥。"石首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付其飛介紹,石首市的各個大型蔬菜基地都建有水肥一體化工程,目的就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地力,提升果蔬品質。
石首市是全國580個蔬菜重點縣之一,自2010年起至今,石首市每年投入200多萬元實施"菜籃子工程"建設項目,形成了"設施蔬菜保供應,露地蔬菜銷全國"的基本格局。2020年,石首市委、市政府將"菜籃子工程"上升到"十大民生工程",再次投入300多萬元建設2萬畝全省高效菜園。石首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付其飛:"我們在全市推廣蔬菜'三增三減',健康栽培模式,蔬菜基地基本實現了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蔬菜機械化應用、優良品種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多畝,蔬菜基地的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了20%左右,每畝節本增收300多元。"
高效菜園無閑田,效益輕松過萬元。在石首市周立家庭農場的千畝"玉米-西蘭花"輪作基地里,西蘭花苗正在茁壯成長,談到高效菜園,農場主周立深有體會:"我們原來都是重復地使用農藥化肥,使土壤產生了很大的抗菌性,產生的鹽堿對作物生長十分不利。通過'三增三減',第一藥減了但產量沒減,這就是增收,第二就是增加產值,我們現在正在大面積實驗生物有機肥,它可以替代傳統的肥料,用新型肥料改善土壤,土壤改善了,像我們種西藍花的,品質上去了,菜好吃,品相也上去了,綠油油的,籽粒飽滿,市場競爭力就強了。"
石首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付其飛介紹,通過這兩年時間的全省高效菜園的建設,我們各蔬菜基地的新型經營主體在認識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通過健康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術的推廣,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優了,質量更好了,在市場上受到了更大的歡迎,銷路增加了,效益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