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霄縣陳岱鎮大山頂村枇杷果園,果農全家齊上陣,通過手機直播平臺線上賣貨。本報記者游斐淵攝
據漳州新聞網報道 “青黃皮,清甜香,樹上枝頭覓芳蹤……”鏡頭里,黃澄澄的蜜柚掛滿綠色枝頭,果農臉上笑容綻放。11月1日以來,一則時長1分鐘的平和琯溪蜜柚公益廣告在CCTV1、CCTV2等央視多個頻道熱播。
近年來,平和縣緊抓蜜柚這一支柱產業,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全縣蜜柚種植規模70萬畝、年產量達130萬噸、年產值50億元,涉柚產值超百億元,年出口量超15萬噸以上,創下全國柚類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品牌、市場份額、出口量“六個第一”。
平和蜜柚產業發展是漳州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十三五”以來,漳州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實施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計劃,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謀劃經營農業,加快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六大行動”,持續推進農業“六化”建設,推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做優。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882.20億元,比上年增長4.0%,增幅居全省設區市第一位。
以“特”取勝、以“質”取勝,這是“十三五”以來漳州現代農業碩果累累的“制勝法寶”。
五年來,我市立足資源稟賦,找準比較優勢,堅持錯位發展、差異競爭,在做強做優水果、蔬菜、畜禽、水產、花卉苗木等9個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基礎上,加快培育鄉村旅游業、鄉村物流業。如今,11朵“金花”爭奇斗艷,漳州水仙花、雙孢蘑菇、天寶香蕉、漳浦保鮮蔬菜等一批縣域特色農業“名片”閃閃發亮,“一縣一品”特色凸顯。
五年來,漳州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不斷拓展,特色產業迅速集群,休閑農業、數字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產業鏈、價值鏈延伸拉長。產品從田間地頭走上電商平臺,走出深山遠銷全國。
五年來,“農旅文”深度融合,省級以上農業融合發展的“權威認證”悉數入囊,全市擁有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595個,休閑農業從業人數1.85萬人,年接待人數超767萬人次,農副產品年銷售收入近17億元;擁有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3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31個。農業在文化上更有說頭、在景觀上更有看頭、在休閑上更有玩頭、在經濟上更有賺頭。
五年來,農業產業集群“遍地開花”,有力支撐食品工業發展,帶動包裝、彩印、食品機械和物流等工業體系的配套完善。其中,沿海區域已形成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沿九龍江流域,形成果蔬、食用菌、罐頭、糧油飼料和休閑食品制造產業集群;龍海焙烤食品制造業規模居全國前列;華安、平和、詔安形成茶葉加工產業集群;以傲農、大北農等為代表的飼料骨干企業,年產飼料340萬噸,占全省近40%……
五年來,對臺對外農業合作持續走在前列,截至2019年,全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1219個,農業利用臺資居大陸設區市首位,成為臺商投資農業的密集區。
五年來,“直播帶貨”異軍突起,“農家”身兼微商、主播,“果園”變身景點、直播間。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地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依托,開展線上品牌促銷活動,縣(市、區)有關領導紛紛走進直播間“代言”好貨,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有效克服疫情影響,實現“逆勢突圍”。全市已有農產品網銷品牌億元級4個、千萬元級12個。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我市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建設為引領,統籌規劃建設各類農業園區126個,產值超500億元,形成“一區多園”、以點帶面、輻射發展的農業格局。圍繞智能化生產、網絡化經營、智慧化監管和信息化服務,打造出一個個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