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7日,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大會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本屆大會以“智能制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世界智能制造領先企業、權威機構、卓越領袖與前沿專家,共同關注和探討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下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和熱點話題。
會上,國際智能制造聯盟和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聯合發布了“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和“2020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由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主持完成的“基于北斗的農機自動導航與作業精準測控關鍵技術”,通過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推薦,經過聯合體成員學會和國際智能制造聯盟學術委員會的推薦、遴選最終入選“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該成果是“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評選創辦以來首個入選的農機領域的成果。 據悉,該成果是趙春江院士及團隊成員多年攻關和應用實踐的結果,成果突破了農機北斗自動導航、全程機械化作業智能監測和作業大數據云服務等關鍵技術,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液、電機轉向兩類農機北斗自動導航產品,顯著提升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創制了13種智能監測終端,構建了全程機械化作業云服務平臺,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業務化運行,服務作業面積1.1億畝,為國家農機作業補貼政策規范高效實施和農機作業智能化管理服務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同時,趙春江院士還受大會邀請參加了大會舉辦的“智能制造開啟未來生活”論壇,并做了“智能化提升農機裝備質量水平”的主旨報告。 從機器人全天候在溫室里巡檢,到番茄智能篩選系統,農業生產中的智能制造元素,為高產高效奠定了基礎。“現代農業正從簡單的生產,向農產品創造、技術產品創造轉型。”趙春江院士說,這其中需要很多智能化的裝備和技術,這也是農業數字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支撐,因此農機裝備制造必須走智能制造、精益制造、綠色制造發展之路。 趙春江院士說,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農業機械制造和使用國,但相比于國外,我國農機制造還存在整機性能差、智能化低等短板,需要不斷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即智能化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全產業鏈的應用,實現精準化作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價值。 疫情期間,趙春江院士團隊在一塊田地里進行了試驗。在農機上裝上各類傳感器,可感知作業工況,通過衛星定位、遠程監控等實現無人駕駛拖拉機進行耕地、翻地等田間作業,并精確控制平整度,還能做到遇障礙后智能啟停。 “未來的農業生產將形成無人化和網絡化覆蓋,機器人在田間作業,沒有人去操作它。要實現這一步,就要從智能制造這個角度去突破。”趙春江院士說,將形成一整套農機物聯網系統,集成衛星定位、無線通信、圖像采集模塊,可根據不同作業模型適配研發支持超聲波傳感器、姿態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等,實現一機多用。 在農機物聯網系統加持下,拖拉機可以接受決策方案,還可以發送機載獲取的信息,不僅可實時監測農機狀態,對故障預警,還可根據土壤墑情、蔬菜生育期、天氣情況等因素綜合實現智能灌溉決策,通過無線控制器實現電磁閥遠程開關,灌溉的同時精確計算啟止時間、水量等,從而實現水肥灌溉的智能化管理。
6. 基于北斗的農機自動導航與作業精準測控關鍵技術8. 基于 5G 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Connected Manufacturing9. 基于 Proficloud 的云 - 邊 - 端一體化協同解決方案
3. 智能液壓成形成套裝備協同控制與運維保障關鍵技術4. 面向類生命機器人的跨尺度生物制造裝備及檢測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