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了窮窩還得拔掉窮根,莎車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帶領村民發展溫室大棚種植,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
“今年的西紅柿潛葉蛾蟲相當的厲害,這個打藥最少一周一次,如果一周不打,這葉子都讓潛葉鵝吃完、吃凈……”在莎車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團結村的蔬菜種植基地里,技術員王增亮正在教村民們如何防治病蟲害。得益于科學的技術指導和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的有效管護,大棚內西紅柿、辣椒、豇豆等蔬菜長勢喜人。
團結村村民阿布都熱合曼·圖爾蓀說:“今年第一次種了溫室大棚,村里安排技術員給我們手把手的教技術,所以我們的菜也長得很好。前面我們家大棚種的西紅柿已經賣出去了一部分,賣了9000多元,我們還有7萬多元的西紅柿、辣椒等蔬菜長得很好,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關心關懷。”
今年,莎車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利用國家扶貧政策資金修建了100座溫室大棚。在此之前,當地各族搬遷群眾從未接觸過溫室大棚。為了讓村民盡快掌握種植技術,從播種到采摘各個環節,當地都會專門請來技術員對村民進行培訓,手把手指導村民。
團結村蔬菜種植基地技術員王增亮介紹:“我們去地里手把手的教農民拱棚種植,教他們澆水、用肥、打藥、打頭、采摘,村民們學得也很認真,現在家家大棚的蔬菜長得都很好,他們很高興,我也感到很欣慰。”
由于經營得當,村民阿布都熱合曼·圖爾蓀在政府免費提供的一個溫室大棚基礎上又自主承包了3個溫室大棚,成了村里的種植大戶。先富帶后富,阿布都熱合曼·圖爾蓀還雇用了其他村民幫忙打理大棚,被雇用的村民既能在家門口穩定就業,還能同時學習溫室大棚的種植管護技術。“我們現在4個大棚忙不過來,所以聘了6個小工幫我們一起管理大棚,他們一個月工資是1500元。”阿布都熱合曼·圖爾蓀說。
村民帕夏姑·吐尼亞孜說:“我是今年8月份開始在這個大棚上班,我學了很多技術。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習近平總書記。”
易地搬遷,搬得出是手段,穩得住、能致富才是目的。目前,莎車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已通過發展溫室大棚種植帶動約100戶550人就業,人均增收6000元。同時當地還成立了專門的銷售隊伍統一收購、批發售賣,吸引了更多的村民投身大棚種植,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逐步建起產業帶動就業、就業壯大產業的長效機制,把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做好、做實、做細。
莎車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黨工委副書記、主任熱合曼·麥麥提:“現在我們的老百姓對溫室大棚種植方面掌握了技術,大棚技術管理方面也越來越好,他們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農民也享受了更大的收益,今后他們的日子會更加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