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強化農機裝備支撐,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1.全面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圍繞73萬畝和31萬噸糧食生產任務,鎖定春耕、三夏、三秋生產關鍵農時,加強整地、播種、收獲等關鍵環節農機裝備選型,強化農機、農藝、農田集成配套,通過關鍵技術培訓、線上線下指導等方式,提高農機裝備的到位率和技術覆蓋率,補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積極開展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機具作業質量監測終端、智能裝備集成示范與推廣,推動形成糧食生產全程“無人化”技術裝備解決方案。及時關注倒春寒、雷暴雨、干旱等極端天氣,增強防災減災機械化技術指導能力,促進機收節糧減損。針對草莓、甘薯、鮮食玉米、林下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加強關鍵環節農機裝備與種植模式的融合配套,提升特色作物機械化水平。
2.大力推進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圍繞62萬畝和156萬噸蔬菜生產任務,加強移栽、小型動力平臺、中耕除草等蔬菜專用機械的研發引進,積極推廣甘藍、生菜、菠菜、大白菜、菜花等露地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由點及面輻射津冀區域。做好開溝施肥、運輸、采收等環節機械化技術裝備配套及改進,促進西甜瓜產業機械化發展。針對高效設施農業,積極推廣精準灌溉、智能環控等信息技術,開展日光溫室菜心、蒿子稈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促進設施農業向標準化、智能化發展。開展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宜機化改造和生產技術示范,加強果菜、葉菜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模式推廣應用。
3.提升種養加產業融合發展機械化水平。圍繞生豬存欄50萬頭和出欄89萬頭養殖任務,做好現代養殖設施裝備的配套應用,積極推廣“豬+肥+菜”生態種養循環機械化技術模式,促進種養融合發展。積極開展飼料加工、飼喂、飲水、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養殖環節裝備配套,為生豬穩產保供提供技術支撐。積極做好魚菜共生、工廠化養殖等循環生態養殖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加強蛋品噴碼、洗蛋等家禽養殖設備示范,引導養殖業向綠色健康、高質量轉型。圍繞特色農產品加工品牌培育,加強凈菜及果蔬冷鏈運輸、保鮮貯藏等機械化技術調研儲備,為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加強京津冀矮化密植果園機械化技術指導。
4.積極推廣農田科學用地養地機械化技術。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農機化技術及裝備配套。加強重要農時農機裝備調度,及時編發農機作業技術要點,推動撂荒耕地和閑置設施復墾復耕、能種盡種。繼續開展農機深松整地、秸稈粉碎還田、少免耕播種三項抑制季節性裸露農田揚塵關鍵技術集成推廣應用。改進完善農機作業降塵設備,提升農機作業降塵能力。逐步推進農機加裝降塵設備,繼續開展農田揚塵動態監測,有效減少農田揚塵污染。加大有機肥還田機械化技術推廣力度,提高耕地質量。
5.積極推廣農業農村綠色生態循環機械化技術。圍繞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開展節水、節藥、節肥、節能等綠色高效農機技術應用,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優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模式,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深入落實“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開展農業農村廢棄物機械化處理生態循環體建設,按照就地就近還田還林原則,針對分類、收集、運輸、貯存、加工等環節,加大農作物秸稈、設施尾菜、林果殘枝、養殖糞污、廚余垃圾等廢棄物協同處理和機械裝備配套,不斷完善“區-鎮-村-園”四級空間農業農村廢棄物機械化循環處理體系。
二、全面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有序推進農機裝備創新發展
6.加大農機試驗鑒定改革力度。落實《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不斷完善農機鑒定設施,提升鑒定能力,為農機企業提供鑒定服務。完善精準農業、智能農機、綠色農機等相關農業農村機械化技術及裝備標準體系,提高農業農村農機裝備新產品、新技術鑒定檢測服務供給,深入開展京津冀農機鑒定合作交流。加強農機裝備“四個質量”管理。規范農機質量投訴管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強管理方式、鑒定方式和檢測方式改革,在做好推廣鑒定、專項鑒定的基礎上,推進農機裝備由質量鑒定向綜合評價鑒定轉型,為農機補貼政策提供快速高效精準的鑒定服務。
7.加大農機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推進第三代農機科技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建設,助力解決農機“卡脖子”問題,打造國內農機創新發展新高地。開展農機無人作業技術裝備集成研究與示范,發展智能化、信息化農機裝備、作業監測技術設備,促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控制、衛星遙感、北斗導航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方面的應用。發揮創新團隊農機崗位優勢,加大產業發展急需的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引進研發力度。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專班職責,加強農機補貼政策支撐方式創新。積極整合現有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貼、牌證管理、試驗鑒定、數據統計等系統,創新建立全市統一的農業機械化綜合管理平臺。完善北京農機管理調度中心作業補貼模塊功能,為農機作業補貼政策實施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探索創新農機科技裝備成果轉化方式,推動專利、著作、產品等科技成果向社會有償轉化。
8.加大農機服務方式創新力度。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操作培訓、安全生產、機務管理、配件貯備、油料供應、維修管理等制度規范化建設,制定農機作業服務標準和操作規范,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向市場化、專業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以草莓起壟機械化技術作業規范與社會化服務模式創新為抓手,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家庭農場為主體,積極扶持“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農戶提供科技、農機、農資、技術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圍繞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引導農業生產園區、農機專業合作社以農機元素為載體參與鄉村休閑旅游活動,為鄉村農耕文化提供豐富多樣的農機文化產品。全面落實“進村入戶走基層”活動,打通科技進村入戶通道,切實解決基層產業發展所需、生態建設所求的農機裝備困難。加強線上線下培訓力度,打造“北京農機零距離”品牌,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機人才隊伍。
三、全面加強黨政融合發展,有效提升農機裝備隊伍能力
9.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引導黨員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現有低收入幫扶成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做好黨政工團共建,豐富工會活動、支部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全力營造團結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圍。
10.完成機構改革任務。根據委局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要求,結合職能職責,及時調整內設機構和職務崗位,科學調整班子分工,優化人員配置,不斷提升管理能力。配合委局做好財務管理方式改革。進一步改革物業、食堂等服務方式,提高物業服務水平和食堂管理水平。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加強與基層農機站(所)溝通交流,組織開展全系統業務工作調研,凝聚基層創造活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11.抓實綜合管理服務。針對新形勢、新目標、新任務,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大工作督導督查力度,確保各項決策更加規范、高效,完善“接訴即辦”機制。堅持依法從嚴理財,提高財務預算管理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益。提升檔案、資產、財務、合同管理信息化、電子化管理水平。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進安全網格化管理,抓實抓細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按委局要求做好農機化統計年報、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巡查、大棚房問題督導檢查、農業生產農機化情況專項巡查檢查、糧食和蔬菜、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督導檢查等任務。積極開展農機田間日、農民豐收節、機械化現場會等活動,展示北京農機風采。
12.強化成果宣傳與考核。加大科技成果宣傳展示,繼續加大向委局《工作交流》、《京郊調研》等內刊報送力度,宣傳農機最新工作動態、工作成效、科技成果,提升農機行業影響力。做好農機化信息平臺的運行維護和功能升級,充分利用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開展農機化技術、裝備、政策等信息宣傳、服務。結合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全面完善量化績效考核管理辦法,進一步發揮制度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