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正在向智慧農業邁進。然而,我國智慧農業一方面缺乏基礎研究和技術積累,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農業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亟須加強;另一方面,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對發展智慧農業、綠色農業、健康農業帶來一系列新挑戰。
如何探索中國特色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推進農業向智慧化、綠色化和健康化升級,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養?日前,第714次香山科學會議召開,主題聚焦“智慧農業與健康工程”。
智慧農業技術正在引領和支撐農業產業變革。“為促進我國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成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精準高效綠色方式’轉變、從‘過度依賴人工’向‘以機器為主’轉變、從‘主觀經驗判斷’向‘大數據智能決策’轉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春江指出,對于農業傳感器、農業大數據、農業智能裝備等智慧農業關鍵技術,要堅持現代、智慧、綠色發展理念,制定智慧農業的戰略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無人農場關鍵技術,實現智慧農業加速發展。
全智能化植物工廠是現代農業種植的發展趨勢,是顛覆傳統農業的新興戰略產業。
“中國的植物工廠在世界上雖然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全智能化植物工廠將會蓬勃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云表示,目前中科院植物所和福建三安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安溪建立10000平方米、目前世界最大的全LED人工光源植物工廠,已經開始在中草藥、花卉、蔬菜等品種的栽培中使用,并實現出口創匯。艦船專用植物工廠已在某部艦船上服役。一批能源自供型集裝箱式植物工廠在西藏無人區某部哨所服役,實現了在海拔4300—5200米西藏無人區哨所的安全越冬并生產蔬菜。
信息化如何引領食品安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創新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龐國芳介紹,團隊通過十年研究,評價了世界常用1200多種農藥化學污染物質譜微細結構,建立了八類色譜—質譜精確質量數據庫和譜圖庫,研究建立了果蔬、茶葉等樣品中農藥化合物快速識別和多信息點確證的高通量非靶向快速篩查技術,實現了以精確質量數快速定性確證,取得了農藥殘留分析理論和方法創新和突破,農藥多殘留檢測能力居國際領先水平。
“我們團隊基于高分辨質譜+互聯網+數據科學/地理信息(GIS)融合技術,對中國45個城市5萬例市售水果、蔬菜和茶葉樣品,進行了農藥殘留篩查,創建了農藥殘留水平數據庫,數據庫以色譜—質譜為技術核心,基于網絡聯盟實驗室原始檢測數據、多國MRL、農產品信息、農藥信息和地理信息等五大子庫,結合智能檢測、數據采集、分析、在線制圖等四大系統,初步歸納了市售水果蔬菜殘留農藥的區域分布、品種、毒性、殘留水平等20項規律性特征,并評估了其安全水平,為實現‘農藥零增長’和‘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良法和實施建議。”龐國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