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是新建的崇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基地,和生豬養殖場僅僅相隔400米,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基地位于綠華鎮華西村,由上海電氣環保集團下屬上海歐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占地51.2畝。“我們引進了瑞士標準化技術,把秸稈、豬糞等農業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置,制成有機肥,同時產出電能,實現廢棄物綠色環保處理以及資源再利用,形成生物質-電-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負責人侯緒瑞向記者介紹,“簡單來說,就是把秸稈和豬糞進行處置再利用,并實現零排放。”
這幾天,一輛輛滿載著秸稈的車輛正從崇明田間開往華西村,原料到齊后,就可以進入現代化設備準備“變身”了。“豬糞和秸稈是讓人頭疼的兩大農業廢棄物,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們變廢為寶。”
在侯緒瑞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整個項目運作過程。“生豬場每天產出的豬糞在170噸左右,我們每天最多可以處理200噸豬糞和90噸秸稈。”侯緒瑞邊走邊指著基地的設備介紹,豬糞進入接收罐后,先進行固液分離,固體部分和粉碎的秸稈混合均勻后,進行厭氧發酵,然后產生沼氣。沼氣凈化后,加壓送到發電裝置,轉化為電能用于生產生活電力供應;沼渣與秸稈混合后發酵,生產有機肥料;沼液和一部分生活污水經處理,清液返廠回用,濃縮后的液體作為液體有機肥料。“這種有機肥屬于高端有機肥,市場需求非常高,用它種出來的農產品味道特別好。”侯緒瑞說。
記者了解到,項目可實現年產沼氣發電量506萬度,高品質有機肥3萬余噸,可供6萬畝水稻田使用;年消耗農林廢棄物3.5萬噸,年處理糞污7.3萬噸,相當于每年減少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30122t(折合CO2)。
“整個處理過程,實現清潔生產和污染物的零排放,既可以改善農業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又可以推動綠色、低碳、環保產業發展,具有較高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種養循環型農業,具有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區農業農村委有關負責人說,崇明著眼于農業產業鏈末端,通過實施現代化項目,創新循環模式,正加快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閉環,為農業綠色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