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今,即便是在寒冬臘月,兵團職工群眾“菜籃子”里的蔬菜依舊種類豐富、價格公道。市場內熙熙攘攘,人們貨比三家,將各類新鮮蔬菜帶回家,經過精心烹調后端上餐桌。
市場里的蔬菜品種越來越豐富,和兵團設施農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如今,消費者更“偏愛”怎樣的蔬菜?種植者又是怎樣種出得到一致認可的蔬菜?管理者為了讓“菜籃子”更加豐富,又做出了哪些努力?本期“有話大家說”,讓我們傾聽他們的心聲。
消費者: 吃得健康很重要
1月10日,十三師火箭農場的集市上人頭攢動,商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新鮮的瓜果蔬菜吸引著周邊的職工群眾前來購買。
“集市上的貨品種類真多,我們買了兩大包新鮮蔬菜,還買了孩子愛吃的草莓、玉米,價格都挺合適的。”火箭農場轄區居民朱永社說。
紅星二場仁和小區居民王小霞選擇開車到團部的大超市采購物品。
“拿上一箱牛奶,再要一袋面粉,一桶花生油,過幾天先做炸貨,新鮮蔬菜吃多少買多少,這樣對健康好,現在蔬菜價格都很穩定……”王小霞一邊和售貨員說著,一邊將一件件商品放進了購物車。
結完賬出來,王小霞遇到好友,二人不由感嘆:如今真是趕上了好時代,以前過年買幾顆糖都嫌貴,現如今,蔬菜、水果、海鮮買起來方便不說,也都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家里餐桌上擺放的飯菜種類越來越豐富了。
“現如今,條件好了,但也不能忽視健康,以前有部分居民一天三頓,兩頓奶茶就著馕吃,蔬菜、水果吃得少。”紅星醫共體火箭農場分院干坎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師毛萍說,現在,經過相關知識的宣教,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新鮮蔬菜,職工群眾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
種植戶: 反季節蔬菜受歡迎
1月10日,室外寒風凜冽,但五師八十四團二連的設施大棚內卻綠意盎然,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種植了6個大棚的辣椒,產量很高,每天可以采摘300到400公斤,摘完直接拉到批發市場,根本不愁銷路。”種植戶邊永顯樂呵呵地說。
邊永顯有著多年的大棚蔬菜種植經驗,他充分發揮設施大棚的優勢,巧打時間差,科學把握蔬菜上市時間節點,錯期育苗、錯期種植、錯期上市。他種植的辣椒賣得很快,加上新鮮、賣相好,深受消費者認可。
“辣椒一賣完,我就開始抓緊時間翻地,再種些甜瓜。通過這幾年的蔬菜種植,我的收入越來越高了。”邊永顯滿意地說。
巧打時間差種植反季節果蔬,及時彌補冬季市場空白,不僅是邊永顯增收致富的“密碼”,也是五師雙河市其他大棚蔬菜種植戶的致富之路。
八十六團十六連種植戶劉環選擇在大棚內種植西紅柿,為了使西紅柿盡早上市,她潛心學習種植技術,增加西紅柿的受光面積,使之盡早成熟,搶占先機。“除了批發,來我這里采摘購買的顧客也特別多,而且都是成箱買。”劉環說。
錯季生產、四季不斷。通過種植反季節蔬菜,五師雙河市的“菜籃子”供應更有保障,職工群眾增收致富也更有底氣。
管理者: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1月9日,走進四師六十六團十連種植戶翁昌明的蔬菜溫室大棚,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豌豆苗、抱子芥、早熟白菜等各類蔬菜已經進入成熟季。
翁昌明一邊采摘豌豆苗,一邊說:“幾乎每天都會有菜店商販或者批發市場的批發商打來電話訂購蔬菜,一天純收入至少有300元。”
近年來,四師可克達拉市堅持農業優先發展,不斷推進設施農業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職工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隨著設施農業的不斷發展,各色蔬菜、水果和花卉不斷豐富職工群眾的餐桌和生活。
“我們多次舉辦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班,進一步提高職工群眾設施農業種植水平。同時,持續優化種植布局,分別在六十六團、六十九團構建了物聯網控制系統、數字化智能灌溉系統,提升種植智能化水平。”四師可克達拉市農業農村局綜合科科長湯本飛說,“我們還將加大對設施農業的支持力度,在農產品儲運、農業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給予不同比例的補貼,提高種植戶的積極性。”
據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四師可克達拉市共有設施大棚2800余座,占地4100余畝,主要種植果蔬、花卉、食用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