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資金管理原則。即“財政支持、分級負責、預算約束、政策協同、績效導向、惠及農戶”,充分體現財政補貼資金管理特性。將財政補貼險種分為中央險種、省級險種和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三類,分別設置不同的補貼標準。加強和完善預算編制工作,細化補貼資金結算、預算申報及綜合考核有關要求。
督促提高服務質效。在賠付效率上,督促承保機構在與被保險人達成賠償協議后10日內,將應賠償的保險金支付給被保險人。在費率制定上,明確保險費率按照保本微利原則厘定,綜合費用率不得高于20%;設計保險方案時,應綜合分析該險種或相近險種前3年氣象、病蟲害等相關方面數據及賠付情況,合理確定費率,預計賠付率應達到70%。在機構管理上,建立承保機構績效評價制度,加強評價結果運用,完善評價結果與承保機構市場份額、遴選競爭掛鉤機制。
加強信息科技賦能。加強農業保險信息化平臺建設,充分運用地理信息、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對承保、查勘、定損以及理賠等進行合規校驗,實現農業保險數據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完善省級農業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功能,發揮其在農業保險政策制定、保費補貼管理、督促承保機構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