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種植的3000多種菊花,花色豐富,形狀各異。
然而在十幾年前,我們國家的菊花不僅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切花菊、盆栽多頭小菊等商業品種還要從歐洲和日本等地引進。王海濱說,“我們從國外引進一個品種,品種權不是我們的,還要交品種權使用費、專利使用費。”
菊花,長江中下游區域種植面積50余萬畝,是中國僅次于茶葉的第二大植物源飲品。南京農業大學菊花遺傳與種質創新團隊在陳發棣教授帶領下,依托前人的菊花研究成果,深耕育種,不斷豐富菊花種質資源,建成了擁有5000多份菊花種質資源、世界最大的菊花基因庫。“新種質的創制,重點就是在抗逆、抗病、耐寒、抗蟲這些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考慮經濟性,比如耐寒,另外一方面,當然對生態保護環境保護也是很有意義的。”南農大菊花遺傳與種質創新團隊教授房偉民介紹。
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菊花上了天。2021年6月,南京農業大學挑選的2000多顆菊花種子,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飛上太空,遨游3個月后被送回。這批"太空種子"是"鐘山粉蓮"的后代,屬南農大自主選育的地被菊,其株型低矮、花朵繁密、花色呈淺粉色。今年4月,經過優選,它們被種植進菊花基地,將首次亮相湖熟菊花展。王海濱介紹,“太空里邊有一些叫微重力,會產生更多的一些變異。它長勢會更壯一點,花的話瓣數會更多,觀賞性更強。”
菊花,不僅能賞,還能喝、能吃、能用。2015年起,南農大集結了學校特色優勢學科,重點孵化"菊花產業鏈項目",以菊為主題的休閑鄉村旅游模式更是引來各地爭相復制。
近年來,南京農業大學錨定種子這一農業"芯片",立足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科學前沿、技術突破和種業融通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寧香粳9號"是南京農業大學經多年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品種,既柔軟、適口性好,還有韌性,獲得了全國"新米"品鑒大會金獎。還有一種低谷蛋白大米,平均谷蛋白含量僅為2.1%。“這種低谷蛋白的,不僅是腎臟病人食用,而且這種米是慢消化的,對一些肥胖的,想減肥的病人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南京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江鈴介紹。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年總需求1億多噸,80%需要進口。”每年我們大概都有五到六個新品種出來,在市場上也有很大的推廣。”南農大國家大豆改良中心辦公室主任孫磊介紹,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選育適于南方、黃淮南部及東北地區大豆新品種40多個,累計推廣近5000萬畝。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圍繞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區域的發展,區域的需求,來聚焦我們的科研方向,來加強我們的科研力量,能夠產出更多的成果,服務我們鄉村振興,服務我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建設。”南京農業大學校長、教授陳發棣說。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