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
為什么現階段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中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實現現代化,不能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必須補齊“三農”短板。
2021年,我國谷物、肉類等大宗農產品產量以及農業總產值居全球首位,但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民職業技能和收入水平、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等與世界農業強國存在明顯差距。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吳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是一個新提法,也是本次會議的重要亮點。
從人地資源條件看,各國農業大體呈現出3種典型模式,分別是美澳規模化農業強國道路、歐洲高值特色農業強國道路、亞洲精細化農業強國道路。“由于國情農情不同,中國建設農業強國不可能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必須從實際出發,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強國道路。”吳垠認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認為,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等內容,這表明我國要建設的農業強國、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既有國外一般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新型舉國體制聚焦種業和農機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吳垠認為,農業強必須科技強。在科技創新方面,現階段必須在最能體現農業強國特征的良種化、機械化等維度上加快提升。
“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記者了解到,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業創新問題,并陸續發布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關于深化農業科研機構創新與服務績效評價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科技資源布局,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構建主體明確、層次清晰、功能完善、運行順暢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要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以科技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設施和裝備升級為重點,加快建成供給保障有力、綠色高質高效、產業鏈條完備、競爭優勢明顯的農業強國。
資本市場助力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中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淑斌認為,資本市場作為連接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樞紐,將是金融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
鄧淑斌認為,當前,即便是某些農業大省,在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接下來,農業大省應在自身可有所作為的領域內,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特性、農村社會發展實際和資本市場運作規律,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
“在充分利用現有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要加強與證券監管等相關部門的積極溝通,支持涉農企業上市掛牌融資。”鄧淑斌建議。
國新證券張海文認為,資本市場工具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大有可為。券商等機構應發揮專業優勢,探索模式與工具創新,推進資本市場金融工具服務功能對頂層戰略目標的有效錨定,推動高能金融工具功能歸位、價值歸核,助力鄉村振興步入高質量發展戰略區間。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專家認為,資本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分散、緩釋市場波動及災害造成的損失沖擊,增厚農業產業抗災韌性,保障重要農產品的安全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