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業花卉所張秀海/杜運鵬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吳健教授團隊合作解析百合鱗莖休眠調控機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論文“Epigenetic silencing of callose synthase forbid VIL1 promotes the bud growth transition in lily bulbs”于2023年8月10日在Nature Plants(IF=18.0)雜志在線發表。
這項最新研究發現,百合從休眠向生長狀態轉變過程中,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 Y,SUBUNIT A7 (LoNFYA7)可以結合在胼胝質合成關鍵酶基因CALLOSE SYNTHASE 3 (LoCALS3)的啟動子上,并通過招募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PRC2)多梳蛋白復合物亞基VERNALIZATION INSENSITIVE 3-LIKE 1 (LoVIL1)增強LoCALS3位點的H3K27me3組蛋白修飾水平,抑制LoCALS3基因轉錄,減少胞間連絲處胼胝質的積累,促進物質向芽點運輸。此外,研究還發現,LoNFYA7亦可增強LoCALS3位點的H3K9ac修飾水平,調節LoCALS3轉錄。并通過進一步的多品種驗證“休眠—生長”轉變的相關性,證實了LoVIL1可作為百合“休眠—生長”生理轉變特性的標記基因。這項研究發現了招募PRC2的一條新途徑,揭示了VIL1-NFYA7模塊調節胞間連絲開閉、百合“休眠—生長”轉變的分子機制。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業花卉所與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潘文強、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博士生李靜如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百合團隊杜運鵬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吳健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百合團隊張秀海研究員參與了論文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國家青年人才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農業農村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111引智計劃、北京市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建設重點學科項目、中國農業大學2115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等項目資助。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3-0149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