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右)在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調研甘肅種業發展情況 韋德占 攝
“現在我們正在脫粒的種子是哪個品種?”
“這是青貯玉米新品種金穗1915。”
“產地在哪里?”
“就在我們白銀靖遠。”
“都推廣到哪里?產量如何?”
“這個品種主要適用于旱作農業,這幾年已經廣泛種植于甘肅中部、青海及寧夏固原等地。與傳統種子比,品質優良、產草量高!”
……
2月24日上午,在中科院白銀高技術產業園里,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正在這里調研,他與甘肅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登義探討甘肅種業發展情況。
看著玉米棒到玉米粒一條龍脫粒、包裝的生產線,馬忠明感慨地說:“從上游種植到下游生產,都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配套,這對提高效率、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制種基地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今年全國兩會,我關注的重點就是建議國家進一步支持甘肅加快建設種業強省。”馬忠明說。
馬忠明(右一)在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調研甘肅種業發展情況
之后,陸登義邀請馬忠明前往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溫室大棚進行調研。
初春2月,大棚里連片的玉米仿佛一道道青紗帳,青綠茂盛,株距均勻。每株玉米頸稈中部均結出正在發育的玉米棒,有的玉米棒已近成熟。
“這個大棚主要是用于新品種選育的科研工作。一則可以擴大玉米的繁殖,用于擴繁種子研究;二是可以加速育種進程。在自然條件下,要研究一個品種八代的繁育情況,需要八年,而在溫室大棚里可以實現一年種植三季,加快了育種過程。”陸登義說,“現在,我們在海南也有基地。”
隨即,一場有關種業發展的專業探討在田間地頭展開……
“這也是委員的職責,只有通過深入調研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資料,才能提出有依據、可行的提案。”調研結束,馬忠明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是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這對甘肅種業強省建設是一個重大機遇。
甘肅省氣候類型多樣,地形地貌復雜,孕育了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形成了一批獨具地方性特色的優異種質資源,是民族種業發展的重要種質基礎。目前全省收集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5萬余份,約占全國的10%,資源存有量位居全國前列;記錄描述定名的高等植物有4500余種,占全國的80%,是名副其實的西部農作物種質資源大省。甘肅省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年生產雜交玉米種子10億斤,提供了全國55%以上大田玉米用種。建成全國重要的蔬菜、瓜類和花卉種子生產基地,提供了全國50%的用種量。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年生產種薯12億粒,銷往全國10多個省區,為保障全國農產品生產用種安全作出了貢獻。
馬忠明(中)在溫室大棚調研
但是,建設種業強省還面臨很多問題。
比如,種質資源保存、評價和創新利用不夠,特有種質資源消失風險加劇。一批古老地方品種已很難找到,野生資源保存形勢更為嚴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利用滯后,保護與鑒定設施缺乏,現有資源庫(圃)保存容量不足、覆蓋面不廣,分區域、分作物表型精準鑒定基地和規模化基因發掘平臺缺乏,野生資源原生境保護與監測設施亟待加強。作物育種以傳統育種為主,生物技術發展較慢。大量“低成本”同質化品種井噴,影響了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和自主研發投入的積極性。
還有,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潛在危險大。我國是遭受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物種資源交換、雜交育種、異地制種過程中,缺乏科學嚴格的風險-效益評價體系的管理與監控,在沒有進行生物入侵試驗前引進新資源、交流新材料帶來的生物入侵風險加重。
三是制種基地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種子生產機械化和標準化程度低,連作障礙逐年加重。
為此,馬忠明計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四條建議。
當天,馬忠明還前往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甘肅子平臺、甘肅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調研。該庫是全省最大的種質資源庫,目前,正在甘肅省農科院新建的甘肅省種質資源庫,將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種質資源庫。
一是全面開展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評價利用工作。完善一批作物種質圃,承擔相應區域的多年生、無性繁殖作物及牧草種質資源的保存。加大對特異資源和重要無性繁殖作物種質資源通過組織培養、超低溫、DNA等技術進行復份保存和優異畜禽和水產種質資源通過精液、胚胎和細胞等方式保存。建立高效完善的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基因發掘與種質創新技術體系,開展高通量、規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鑒定,發掘攜帶優異基因資源的種質材料,建立基因型-表型數據庫。
二是加強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平臺建設。支持建設“甘肅敦煌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抗旱鑒定站”“甘肅張掖國家級玉米種質資源抗逆鑒定站”“甘肅清水國家級小麥種質資源抗病鑒定站”等基地。將在建的1萬平方米“西北種質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中心”納入國家種質資源庫西北分庫,支持建成保存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種質資源20萬份以上的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的作物種質庫,滿足西北地區未來50年作物種質創新、重大品種選育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支持推進制種和繁種基地建設。推動張掖玉米制種、酒泉蔬菜制種、定西馬鈴薯繁種三大種子種苗繁育科創基地建設,完善基地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加強技術攻關,解決連作障礙對產業發展的制約。建立種業科企創新產業研究院,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保障種子的持續供給能力。
四是加強種業監管體系建設。行業管理部門牽頭創新區域協作機制,建立種子質量控制監測檢驗中心,做好種子質量的監測控制及生產加工過程檢疫性病害檢測防控,推進種子質量檢驗監測體系標準化建設;要強化基地管理,加強市場監管,制定適合國情的知識產權管理辦法與措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希望通過這些建議,為甘肅種業強省建設增加力量。”馬忠明說,去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出的把民勤建成全國生態特區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和甘肅省積極回復,民勤生態示范區還寫入了2021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他將繼續呼吁發揮甘肅的責任與擔當,筑牢生態屏障。
本文圖片攝影: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