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主播”靠互聯網營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劉濤所在的大垛鎮陳卞村,由于知名度不高,農產品只能低價賣給中間商,好東西一直賣不上好價錢。為了幫助村民增收,興化市委組織部制定了“紅色主播”“雙有”培育計劃,劉濤注冊“小劉支書”抖音號和視頻號,成了一名為家鄉代言的紅色主播。
“剛開始,我花一個星期制作出首條短視頻,瀏覽量卻沒有過百,后面接連幾條都是如此。”如何把瀏覽量、粉絲量提上去?劉濤告訴記者,他通過興化市網絡名人黨委平臺,主動請教網絡名人,研究平臺算法,學習制作技巧,積極參加各類專場主題直播活動。經過持續努力,“小劉支書”粉絲實現了從“零”到“萬”的突破,短視頻播放量超過1000萬,累計幫助農戶銷售大閘蟹、草雞蛋、藍莓、桃子等農產品超百萬元。劉濤團隊還獲得了2023年“青耘中國·我為家鄉代言”直播助農活動暨第二屆泰州市蘇貨新農人互聯網營銷大賽一等獎。
從“零”到“萬”,改善的不只是陳卞村村民的生活,還帶火了更多新農人參與銷售。今年以來,劉濤團隊培育黨員主播2名,新農人主播3名,組建村級銀發主播團隊。新農人主播“00后放牛娃”每天直播農產品銷售額破萬元,開播兩月銷售額突破了50萬元,開啟了返鄉創業新征程。
從社區團購到供貨大商超,提升附加值把蔬菜賣出好價錢
泰興市織夢家庭農場農場主費琳琳,從小生長在農村。2016年,這名“85后”帶著全部積蓄返鄉創業,開辦農場。一開始,費琳琳采用的還是傳統銷售方式,把蔬菜、雞蛋等農產品放在菜市場里售賣。“除了傳統的售賣方式,有沒有更好的銷售形式?”費琳琳把之前在大城市工作中的私域營銷經驗和思路,用到農產品銷售上。在社交媒體上開展微營銷、群接龍、開發微信小程序、招募社區團長、設置城區領取點,為客戶送上新鮮的蔬菜……憑借新鮮、純天然的品質,農場產品逐漸有了名氣,有時甚至需要提前一個月預定。“父母再也不用起早貪黑、再也不用擔心菜賣不出去了。”費琳琳開心地告訴記者。
2020年初,她牽頭成立泰興市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全鎮45家蔬菜種植類家庭農場入社。疫情期間,合作社周邊不少菜農遇到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能不能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把蔬菜賣到大商超去?帶著鄉親們的熱切期盼,費琳琳逐個敲開了大潤發、盒馬鮮生等連鎖超市的大門。依托大型商超的生鮮供應鏈和品牌營銷的支持,發展訂單銷售。三年時間里,農場從最初供應1家超市到現在供應上百家超市,從剛開始的一天幾十斤,到現在的高峰期一天幾百噸,數千個家庭在共富的路上越走越寬。
2021年,費琳琳注冊成立了織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并申請自主商標“廣琳織夢”。“織夢”從當初寄托著費琳琳一家人的“小康夢”,變成合作社農戶們的“致富夢”。當前,公司已擁有50人規模的專業核心團隊,實現了線上線下產銷融合。為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公司在泰興廣陵鎮建設了8000平方的標準化冷鏈分揀中心和一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具備農殘檢測、保鮮冷藏、電商交易、網絡直播間等多重功能,無縫對接大潤發、盒馬等品牌商超。
“蔬菜在地頭采摘好,就能立即送到附近的基地進行摘揀、清洗、加工、冷凍、包裝,最大程度減少了流通損耗,降低了成本。”費琳琳告訴記者,農場種植的生菜,如果在當地一斤只能賣到一塊多錢。在冷鏈基地經過精深加工后,在上海等超市上架后,售價能賣到兩三塊錢甚至更高,有效幫助農戶增加收入。“既帶動更多村民依靠產業致富,也希望通過網絡直播給消費者帶來可視化選擇,保障農產品銷售渠道暢通。”費琳琳向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已與大潤發簽訂了訂單種植合作協議,訂單化生產,科學綠色種植,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也保證農戶的每一份收益。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未來,我們計劃進一步延伸產業鏈,通過循環養殖智慧化種植,以及果蔬多元化精深加工,做品牌化、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在數字農業的發展趨勢下,大力拓展電商渠道,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實現產品從產地直達餐桌。讓全國更多用戶享受到基地直采的優勢和優惠價格,更多老百姓吃上新鮮、安全的食材。”
劉濤和費琳琳的故事,是江蘇省鄉村電商經濟發展的縮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省農業農村廳不僅每年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萬人培訓”和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還積極會同省委網信辦等牽頭單位,連續四年指導開展“蘇貨新農人”培育行動,培養出一批急需的農業電商人才,聚集起一批優秀的新農人主播。
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參與和加入到網絡銷售、直播帶貨行業,他們讓手機成了新農具、流量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活,帶火了大閘蟹、大米、小龍蝦、精品水果等當地農特產品。截至2023年底,江蘇全省蘇貨直播的行業公益講師隊伍通過線上+線下,已累計完成江蘇全省6.1萬新農人的互聯網營銷公益培訓。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樊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