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園區布局合理。河北平泉食用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于2014被省科技廳認定。園區由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個部分組成,總面積8.1萬畝,核心區面積6000畝,由森源公司和尚澤公司為主要建設單位,著力構建產業集聚核心區、技術應用示范區和科技引領產業發展輻射區三位一體的空間格局。二是基礎設施完善。園區水、電、路、暖、網絡信息、辦公場所硬件設施齊全。入駐的森源公司投資2億元,新建食用菌產業科技園;尚澤公司投資5500萬元,建設高標準果園基地3個、苗木繁育基地1個,占地3200畝。
二、創新創業情況
一是科技投入與人才支撐不斷加強。三年累計科技性投入4100萬元,R&D投入占核心區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2%,主要集中在食用菌、林果產業科研基地建設、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園區發揮與科研院所合作優勢,聘請了以中國農科院國家食用菌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河北師范大學王立安、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伊凱等專家教授牽頭的32名高層次人才,作為園區顧問和特約咨詢專家。二是研發平臺建設不斷鞏固。為提升園區創新能力,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30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提升研發能力,共建設河北省食用菌加工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省平泉市抗寒蘋果產業科技示范工程基地等省級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23個,省級以上星創天地8家(國家級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眾創空間1家。三是科研項目承擔能力不斷增加。三年來,共承擔食用菌菌絲體直接發酵生產功能飲品產業化技術開發、冀北山區優質蘋果高效栽培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科研項目57項,獲資金支持2000多萬元。四是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不斷加大。三年來,園區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20個。其中“香菇周年化栽培集成模式”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短周期高效益省力化抗寒蘋果發展模式”獲得河北省第七屆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抗寒蘋果品種引進與示范推廣項目獲得河北省林學會二等獎。五是科技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成立科技服務團3個,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9個,選派國家級“三區”科技特派員15人,市本級科技特派員96人。開展食用菌、林果等培訓25期,編印實用科技資料2萬份,發展科技致富帶頭人100人,培訓農民3000人次,接待參觀考察510個團隊、3萬人次。
三、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
一是園區主導產業發展迅速。園區食用菌和林果產業被列為國家和省產業集群,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6.5萬畝,累計建設10畝以上食用菌園區1508個,標準化覆蓋率達90%,生產規模6.8億袋,產量60萬噸,產值62億元;寒地果品種植面積5.46萬畝,年產果品10萬噸,產值4.3億元,實現1.2萬人就業。二是園區引進孵化企業能力較強。園區成立平泉市創新創業促進中心等科技孵化器,累計引進孵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0家,孵化畢業企業10家。園區內希才公司、瀑河源公司、尚澤果業等15家企業已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森源公司已發展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三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不斷壯大。園區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1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3家,一二三產比例達到22.1:36.6:41.3。
四、綜合績效
一是主導產業提質增效,經濟效益穩步提高。截至2020年底,園區實現銷售收入66億元,食用菌投入產出比1∶3;林果前期投入,后期持續增收獲益,三年結果,五年豐產回本。二是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園區內現有森源公司、尚澤果業、希才公司、瀑河源公司等生產加工龍頭企業40個,利達、百家興、九龍、平東等專業合作社410個,10畝以上園區1510個,從業人數3萬人,人均增收4600元、占總收入的46%。
五、園區運行管理情況
一是組織管理完善,運行規范高效。平泉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的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農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由科技局局長兼任,主要負責園區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園區管理辦法、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運行管理機制和制定出臺園區支持政策。二是扶持政策多元,破解難題有效。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平泉的決定》《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7項政策性文件,推動了食用菌、林果等產業的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為解決菌農、果農及農企的資金投入難題,市委市政府積極與銀行、保險會商,制定實施政銀企互保、扶貧小額貸款政策,為企業解決貸款9.8億元。
六、經驗做法
一是注重創新要素聚集,輻射帶動冀遼蒙等區域作用明顯。園區聚焦食用菌和林果兩大主導產業,與京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培育科技人才,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引領產業快速健康發展。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6.5萬畝,產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縣級第一位,輻射帶動河北、內蒙古等周邊6個省區20多個市縣,發展食用菌20萬余畝,產值達到200億元;寒地蘋果種植面積達到5.46萬畝,年產果品10萬噸,產值4.3億元,輻射帶動承德、張家口、內蒙古、遼寧、新疆、吉林等地發展林果10萬余畝,豐產期產值達到6-10億元。二是注重體制機制創新,“三零”“四金五化”產業扶貧模式全國推廣。針對貧困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缺資金、缺技術、怕擔風險、離家不便等難題,結合本地食用菌、寒地蘋果產業發展,創新提出了投入零成本、經營零風險、就業零距離的“三零”產業扶貧模式,吸納貧困戶8000多戶,戶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被農業部、國家扶貧辦列為“全國十大產業扶貧范例”;“四金五化”寒地蘋果產業發展模式,有力地推動了我省北部寒冷地區蘋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探索出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戶均增收3000元,輻射帶動承德、張家口、內蒙古、遼寧等地農戶發展食用菌和林果產業,“一地生四金”扶貧模式,被國務院扶貧開發辦評為2018年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分領域(產業類)案例。三是注重品牌培樹,“中國食用菌之鄉”名片享譽全國。通過園區建設,培育壯大森源、瀑河源、燕塞等食用菌生產加工及流通企業40多家,培樹“菇芳源”和“瀑河源”兩個中國馳名商標,以及“森源”“潤隆”“百菇宴”等多個知名品牌,開發罐頭、飲料等多款食用菌深加工產品,銷往國外16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60余個大中城市。“平泉香菇”獲得農業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經國家商標局核準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連續8年獲批為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2019年“平泉香菇”納入國家農產品首批品牌目錄,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20億元。
七、存在問題和發展設想
(一)存在問題
一是科技創新整體水平不高。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創新平臺運行質量有待提高,科技型企業總量小、規模小,創新人才引進培育仍需加強,與國內先進園區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一二三產融合不夠。存在種植、深加工和采摘觀光等脫節的問題,尚未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區。三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金融部門融資機構“門檻”較高,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太多資產做為抵押,融資難問題明顯,一定程度影響企業穩定發展,制約園區快速發展。
(二)發展設想
一是建設集“全國菌種研發中心、栽培示范中心、精深加工中心、銷售集散中心、人才輸出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為一體的中國“香菇小鎮”,持續提升平泉食用菌在全國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二是圍繞食用菌和林果產業循環發展,探索利用大田作物秸稈、玉米芯、林果剪枝木屑等農林廢棄物生產食用菌,食用菌菌糠作為食用菌原料循環再利用、產生有機肥用于種植(林果)業、蔬菜育苗(栽培)基質,將農林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園區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三是著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積極探索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利益的機制,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推進產城融合,實現鄉村振興,推動農村全面進步。